大亚湾中大惠亚医院正式开业
中大惠亚医院将带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惠亚医院全景今天,位于大亚湾中心北区的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正式开业,该院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权经营管理,优质医疗资源将普惠一方看名医还要上省城?在大亚湾,如今这一切已经改变,今年3月,百年老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大亚湾开设的分院试业,省府大医院“走基层”,到沿海开分店,让以往要坐船赶车上省城才能看到名医的渔民,在自家门前就可以轻松就诊。老品牌小城开分店开创百年来的行医先河,除了当地居民,周边河源、汕尾、海丰、香港等地的居民也可到此看病,造福一方。此举不但让乡镇老百姓感到方便,也解决了当地领导的烦恼,医疗水平提升,人才留得住,直接提升投资环境,实现多赢。
2013年11月12日,位于大亚湾中心北区的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正式开业,作为由大亚湾区全额投资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权经营管理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目前,374名医护人员已经到位,其中,59位权威专家是从中山一院过来驻诊的。
过去居民看大病曾需上广深
医疗配套成经济发展“软肋”
11月7日,试业中的中大惠亚医院,在这里看病的杨大爷满意地看着洋气的设施和崭新的设备。70多岁的他说,没想到有一天在家门口就有中山医的医生给他看病。杨大爷住在岛上,以打鱼为生。提到旧时看病,他觉得很麻烦。
杨大爷说的那个年代,大亚湾还是一片渔村,2000年以后,中海壳牌石化项目开工建设坐落于惠州东南部的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跳动着最活跃的经济脉搏。该区提出了以建设环大亚湾新区为契机,打造世界级生态型石化产业基地,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的目标。
世界级生态型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大亚湾区的金字招牌——大亚湾区先后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据统计,目前已落户石化区的项目共计72宗,总投资额达1595亿元人民币;其中石化项目49宗,公用工程项目23宗。石化区炼油、乙烯及其中、下游产业链已初步形成,规模正不断壮大!
不仅如此,大亚湾区还研究制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环大亚湾新区的建设,重点培育和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LED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7年,32宗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培育取得显著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大亚湾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产业,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增加值达到125亿元。
今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视察惠州,寄予厚望,要求惠州尽快跻身广东发展第二梯队。为此,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率先跨越”,力争到2017年GDP突破5000亿元,跻身广东发展第二梯队,大亚湾成为推动惠州经济发展动力强劲的引擎。
经济“蛋糕”越做越大,大项目的落户也为大亚湾聚拢了大批高、精、尖技术人才,越来越多的人在大亚湾安家,必然对民生配套有所需求。大亚湾区常住人口约19万,周边的惠阳区约有57万,惠东县约有90万,加上流动人口,这一区域超过200万人,但以大亚湾为中心的区域却没有一所三甲医院。
大亚湾区委书记侯经能对此颇多感慨,因为大亚湾作为一个新区,各种各样的公用设施亟待投入,而作为重中之重的医疗,却因为当地发展时间短基础较薄,无法跟上。医疗跟不上,对非常重视健康的外国专家和国内高端人才来说,是一块软肋。特别是,当地由渔村变成世界瞩目的石化区以后,未能给当地渔民、居民提供一流的医疗设施,看大病仍要赶到广州、深圳,病人折腾家人也折腾,这成为他的心结。
文/羊城晚报
现代化的医院内部中大惠亚医院仪器设备一流校区合作开启医疗帮扶新模式
政府出资把名医院搬到家门口
针对大亚湾地区经济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医疗配套不足等问题,广东省和惠州市的领导对此非常关注。一流的石化数码名城要有一流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否则,人才难留,发展后劲将受影响。而事实上,在此期间,有不少医院欲与当地政府合作,落户大亚湾。省市领导给大亚湾的医疗设施把脉,领导认为,大亚湾要请就请名医。于是,享誉国内及东南亚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入当地领导的视线。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经过几番接洽,惠州市与中山大学校领导及附属第一医院领导探讨出一种全新模式:由大亚湾区管委会出资建设一所高水平硬件的医院,交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名医长期驻诊。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中山大学、省卫生厅、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1年3月21日,大亚湾区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州医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大亚湾区创新管理模式,兴建医院后,委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营管理,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非营利性的省级区域性医疗中心、医学教育中心及研究型“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该院随即破土动工。
至2012年12月,一期工程落成,占地面积为8034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3000平方米,地下室面积7233平方米,主要由综合楼、后勤楼、传染病楼、消毒供应中心、垃圾转运站等五个单体建筑组成,并配有400套员工住房和专家公寓,开放病床584张。而这一切,都由大亚湾开发区管委会出资。至今投入经费约10亿元(含住房建设投入),医院建设完成后每年给5000万运作经费。”
据介绍,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设有37个临床及附属科室,住院病区17个,手术室24间,建设了可同时容纳31个病人进行透析治疗的血液透析中心,配备了磁共振扫描仪(MR)、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气动物流传输系统、GE钼靶乳腺机、全身螺旋CT、数字化胃肠机等一流现代化医疗设施设备。目前,这些医疗设备都已投入使用。
不仅如此,医院还有最先进的远程会诊系统,并与中山一院建立了便捷的双向转诊机制,确保疑、难、危重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按照规划,也考虑到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还将进行二期建设。据最新消息,如今土地已安排,届时,大亚湾区将拥有一个床位达到100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非营利性的三级甲等医院,而“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这一目标,也将在资金水平、医疗技术、管理技术等几个层面上实现,并带动大亚湾区域的共同繁荣。
不仅如此,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的建成,逐步改革了大亚湾区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三级网络结构:以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为龙头,推进3家街道一级医院逐步过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新建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三级医院为龙头、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桥梁、56间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卫生服务网络,真正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服务模式,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为了方便群众就医,大亚湾开发区还采用政府购买交通服务的方式,找公交公司负责开通医院至周边地区的公交或专线线路,以优惠的方式,为前来就医的群众提供方便的交通服务。如今,以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为枢纽,大亚湾已设计了合理有序的公交系统,开通了到惠阳、惠东和深圳龙岗等地的公交专线,目前还正积极筹备增加班次。
据了解,从今年3月试业至今,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的日门诊量达500多人次,如今,投入使用的病床已达300张。仅在试业期间,除了当地居民,就有环大亚湾经济带区域的惠东、惠阳等地居民纷纷到此就医。惠亚医院的服务人群已辐射到汕尾、汕头等粤东地区,深圳龙岗、香港等西部地区以及惠州本地及河源等地区。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并非独属大亚湾的地方医院,而是区域性的中心医院。
名院开业助力地方经济大发展
优质医疗资源福泽周边多地区
在大亚湾,有大批在深圳工作的人或者他们的父母也住在这里。11月7日,在惠亚医院,47岁的王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房子就在这附近,前两年买的,现在也在深圳那边上班。以前母亲要看病,我会选择上深圳,因为这里医院规模毕竟比较小,加上这边距离惠城区又比较远。现在中大惠亚医院在这里建成了,我当然会首选在这边看病,这里的医疗水平、整体规模和硬件设施算是比较好的。我的朋友知道中山一院在这边建分院后,还跟我聊到,早知道之前也选择在大亚湾买房子,距离深圳近,现在医疗水平、环境也不错,所以我觉得一个地方的医疗设施完备,也会极大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1月7日,在该院,住在澳头的69岁张玉娣婆婆对记者说:“以前看病好麻烦,小病也要到惠阳去看,重病的话只能上广州大医院去看了。这边的医院落成之后,对住在这里的居民就方便多了。而且,这里的医生护士很负责任,会很耐心详细地问病人的病情。”患者的评价是检验医院的最好标准,相信在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当地老百姓及周边居民体会到同样的便利。
惠州大亚湾房地产协会会长谭建文说,如今,只要晚上到大亚湾中心区以及熊猫城、德州城等等小区,会看到这里与别的城市没两样,小区很热闹。谭会长说,近几年随着大亚湾公用设施的完善,如大亚湾到深圳的断头路的打通、惠亚医院的建设、公园的建设,特别是铁路的开建,深圳人越来越看好大亚湾,很多小区的入住率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增长。如果不是大亚湾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根本不会吸引这么多人落户。
本帖最后由 不一样的心情 于 2013-11-12 11:44 编辑
杏林老店开分店中大惠亚成范本
从建设成本到专家福利,惠州政府为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铺平道路
多少年来,技艺精湛的医生往往深藏省城,远在山区沿海的百姓难以得到他们的妙手治疗。其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能在大亚湾设立分院得益于该院的医者仁心。有专家认为,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是三甲大医院“开分店”的一个范本。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大医院“走出去”接管区级医院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广州医科大学接管广州市荔湾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管增城市人民医院,中山一院相继接管广州市黄埔区人民医院、东山区人民医院。
“当地群众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当地人、甚至周边的患者都会慕名而来,都希望在大亚湾能看上中山一院的名医。”谈及大亚湾分院,中山一院副院长、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院长刘小林介绍说,从试业期间病人的就医情况来看,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很好地满足了当地群众在老年病、呼吸系统疾病、儿科、产科等领域的就医需求,“接下来,除了现有临床及附属科室,我们还将结合大亚湾实际情况,开设一些与职业病、外来务工人员婚育等有关的特色科室。”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的模式就是用最少的社会资源,达到最佳组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是地区和医院合作创新的一次探索,优化医疗资源的成功试水,是一次制度创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深明分析,医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从而更好地扶持基层医院,基于此,近期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医联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的就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就是三甲大医院深入基层帮扶的一种尝试,“我们都知道,基层帮扶的模式有很多,包括派出专家驻点或长期在基层任职这类松散的支持;也有像中山一院此前接管黄埔区人民医院、东山区人民医院那样的实质性融并,而被融并的医院也逐步从区级医院发展成为三甲医院,提高了服务质量。但是,没有一种模式能像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一样,”王深明说,“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全权由中山一院托管,实施院长负责制,这让中山一院有更大空间发挥专长。同时,区管委会也承诺经费资金及时到位,监督管理又不会缺位,有需求就投资输血,给予无限制支持。”
对此,当年中山一院广州黄埔院区的“拓荒牛”刘小林颇有感触。“像黄埔、东山院区的融并,人财物一下全交,中山一院要用相当一段时间来解决融并后的‘消化’问题,而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政府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政府建政府投资,为医院的生存发展创造了硬环境,而医院由中山一院全权经营管理,形成了新的委托管理模式,中山一院的管理理念、学科建设、发展理念、服务技术、人才配置、医疗设备等全部复制到大亚湾地区,就等于‘把中山医搬到了家门口’,这样,专业管理和硬环境相结合,给医院创造了良好条件。”刘小林坦言,“在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成本不需要医院来背,所有权不变,投入渠道持续不变的前提下,才能真真正正切切实实让医院放开手脚,为老百姓服务。”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从院长到勤杂工,包括义诊专家、会诊医生,很多都是中山一院派过来的,这样保证了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和中山一院的传承性,群众也更信任。”王深明透露,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各科室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均为中山一院外派长驻,“接下来,我们预计派100多个骨干医务人员到这边来,并将到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来驻诊作为晋升职称的硬性考核指标。”
然而,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离广州有3个多小时车程,医务人员到这里驻点,必须离开家人和熟悉的工作环境,如何让他们安心在此?百年老品牌的分院是否能保持本色?
为此,大亚湾区管委会制定了《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人才引进暂行办法》,计划在3年内向医院拨人才引进专款3000万元。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还特地安排了400套周转房作为专家教授的福利。
“留住人才等于留住发展,我们要用薪酬、医疗条件和平台留住人才”,大亚湾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伟才表示。大医院的专家脱产到惠亚医院工作,牺牲不小,不仅离开了院本部的工作环境,相关科研、教学任务也没办法在大亚湾完成,“所以按照床位数,我们以1:1.6比例的编制数将来惠的医务工作者纳入事业单位编制,并对技术骨干以安家费的形式予以一次性补贴,正高级职称20万元/人,副高级职称15万元/人。”同时,考虑到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还是一所教学医院,大亚湾区还准备设立300万元的科研经费,专门用于搞科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