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热心使者 发表于 2014-4-23 01:15:24

大亚湾石化沿海城市

本帖最后由 大亚湾热心使者 于 2014-4-23 01:23 编辑

大亚湾畔新装“招婿” 海洋经济蓄势待发,上世纪80年代,惠州确定“依托大亚湾,发展大项目”的经济战略,石化新城在大亚湾起步,惠州设地级市20周年特刊。

从全球看,工业最密集的是沿海,潜力最大的也是沿海。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沿海城市区域经济竞争的焦点之一将是临海经济,谁掌握了主动,谁就抢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先机和“核动力”。惠州也不例外,大亚湾成了惠州的“核动力”。大亚湾从一个毫不知名的海港渔村剧变为吸引全球目光的世界级石化基地,其发展轨迹反映出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在惠州改革领导者们朴素而执着的激情指引下,惠州朝着大海逐步迈进,直至与国际接轨,拥抱海洋文明。
  在惠州地改市20年中,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无愧于惠州的璀璨亮点。随着南海石化项目稳步推进、中海1200万吨炼油项目的签约,随之而来的产业集群效应释放,承接其中下游产业的项目不断进驻,一个滨海石化新城已经在大亚湾畔崛起。大亚湾已经成为惠州经济的“强心剂”,它已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大亚湾,它正承载着惠州人的梦想,朝着世界级石化名城——“东方鹿特丹”迈进。

  [缘起]

  海岸资源调查队惠州论剑

  早在1982年,邓华轩(邓华轩,1974年任中共阳山县委书记,1981年冬调任惠阳行署副专员、副书记,主管农业;1983年任中共惠阳地委书记,1988年惠州设地级市后担任惠州市第一任市委书记至1989年。)作为主管农业惠阳行署副专员、副书记,参加了广东省里组织的海岸带资源调查队,并任领导小组副组长。组成人员包括当时广东省里的专家,广州高校中研究海洋经济的专家教授,这个庞大的调查团由六十多人组成,历时3个月多月后最终完成调查。

  调查结束后,调查组成员在惠州宾馆召开总结会。会上有专家提出惠阳地区应该好好利用大亚湾发展海洋经济。至于如何用,他们提出很多见解。“其实当时也并无多少现代化思想,很多人提出海洋利用,包括海水养殖等。”邓华轩说,但专家们粗线条的描述已经根植于他心里,依靠大海发展海洋经济的念头已在邓华轩脑海里盘旋很久。

  从1982年春天始,作为主管农业的行署副专员,邓华轩首先来到大亚湾,坐着小艇绕大亚湾转了一圈。“我是从山区来的,对发展海洋经济没有思路,当时也不可能有多少先见之明,当时,澳头有干部提出要建立港口。当时澳头港客运港,被称为”河仔湾“,货运港被称为”牛过水“,规模很小。”邓华轩说。后来,省水利厅的副厅长来大亚湾考察,邓华轩与他一起又坐艇走了一圈,他当时又提出了要好好开发利用大亚湾的海洋资源。

  1983年之前,邓华轩主管农村工作,当时捕捞、养殖业都划归农业线。“以前在农村做生产队长,后来主管农业,算是个大生产队长”,1983年,邓华轩任惠阳地委书记,“说实话,做了地委书记后,当时还是诚惶诚恐。当时惠阳一穷二白,大家都在搞经济,我们惠阳怎么搞,大亚湾怎么利用?搞港口,没经验,我只是一个搞农业的大生产队长,但改革开放后不能再当生产队长,我们要发展海洋经济,要靠这一个点,搞滚动发展,带动整个惠州的发展。既然有了想法开发大亚湾,那就该找出一条路子来干。”邓华轩说。

  [准备]

  筹措资金 建设大亚湾基础设施

  有专家在大亚湾考察后指出,大亚湾属于天然良港,10万吨级的油轮进来不需要疏通航道。惠州有了这个好的港口,为什么不能做做炼油呢?

  1984年到1987年间,邓华轩花了相当多时间考察大亚湾的建港条件,考虑其地质,台风,用地,供水,供电等等。虽然有了初步想法,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搞大工业仅靠小水库不行,虽然那里有淡澳河等,但水量不够用。于是,他带队到上游的西枝江、东江水调研,讨论如何利用这里的水供给大亚湾。西枝江上有一个水库,水库水量足够,还有800万立方米积雨面积,同时,西枝江到大亚湾只有50公里,这基本上可解决大亚湾供水问题。

  在那段时间,还重点着手解决电力问题,航道问题等等。邓华轩说,考虑到国内当时没有这样的技术条件,我们只有把目光投向外面,只有把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了,自然会有人来找你。于是,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惠州向上面要一点,自己挤一点,找银行贷一点,到处筹措资金为惠阳大亚湾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1988年,经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惠州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再次调整:撤地改市,时任中共惠阳地委书记的邓华轩就任惠州市委书记。在大惠阳地区忙着分家之时,一部历史政论片给邓华轩很大的启发,“我看到滚滚黄河水奔向大海,黄色的水慢慢化为黄绿色,最终融入大海,那个场景至今印象深刻”,邓华轩回忆起他当年看这部片时,奔腾的黄河水流入大海的场景仍让他兴奋得双眼放光。“我不管他们的解说词是否有问题,这部片对我启发很大,让我对惠州发展海洋经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试水]

  项目未落户,大亚湾已走出惠州

  “既然小姑娘都已经打扮好了,就该找个好婆家,也要多找些媒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邓华轩说,“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有点歪打正着的感觉。”由于当时很多惠阳人在香港,邓华轩自己有些老朋友在香港与一些企业财团有联系。邓华轩一方面将大亚湾的投资环境在香港宣传,一方面通过朋友关系找“婆家”。那时,有不少企业过来考察。

  当时,曾轰动一时的“康华”来了,这个项目准备落户大亚湾,搞一个工业城,先是要5平方公里,后来搞到15平方公里。当时主管工业的副省长也过来参加谈判,并参与剪彩。后来,又来了一家美国鞋商,准备在大亚湾投资5亿美元建鞋厂,框架协议也签了。到1986年时,虽然这些项目都因故搁浅,但惠州大亚湾确借此把自己推销出去,更多的人因此知道了它。

  [落定]

  阅港楼会议确定开发格局与战略

  阅港酒店斜卧于大亚湾澳头镇的斜坡之上,离公共汽车站不远。酒店大堂内很清静,西餐厅门上挂着牌子显示,餐厅暂停营业。这里前不久刚换了老板,重新装修过,前台服务员指着墙壁上的时钟,给一位前来咨询的客人讲着什么。他们并不知道,21年前的秋天,这个酒店内曾发生的事情———阅港楼会议召开,这是一个直接确定未来惠州发展方向,奠定惠州大亚湾开发格局的重要会议。

  1987年秋天,时任惠阳地委书记邓华轩主持召开第一次“淡澳(淡水镇-澳头镇-大亚湾的俗称)地区开发工作会议”,当时会议就在阅港楼。会上,惠州最早提出大项目战略的说法。当时与会者钟逸人(曾任邓华轩秘书)回忆道,“当时会议开了一天,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会议讨论非常热烈,不时有人出去洗手间。”

  会上,惠阳地委成立了由邓华轩书记为总指挥的“淡澳地区开发指挥部”。当时的战略构想大致是:以大亚湾港口为依托,开发淡水———澳头广阔的地区,形成大亚湾畔新兴海滨工业、旅游城市,成为惠州发展的龙头,以大项目为目标,实施惠州跨越式的发展战略。

DD123321dd 发表于 2014-4-23 09:44:18

历史的回顾,给当下改革的探索者们一个现实的指引

不一样的心情 发表于 2014-4-24 11:51:58

长见识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亚湾石化沿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