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预科网:65%中国留学生患有抑郁症3%选择自杀
摘要:
近年来,随着留学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留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凸显。不少留学生出国后水土不服,语言障碍、社交不适、习惯不同等导致他们逐渐远离主流学生群体,再加上不断增大的学业压力和不达标即淘汰的退学压力,使得这些留学生慢慢禁锢自己,把自己变成了“笼中之鸟”。
据媒体报道,2015年4月耶鲁大学商学院一名上海籍毛姓同学(GrantMao)称因为情感破裂和母亲生病的双重打击而患上抑郁症,在仅差0.5个学分的情况下被学校强制勒令退学,并要求在15个工作日内离校离开美国。
此事在耶鲁大学掀起轩然大波,耶鲁研究生工会(GraduateEmployeesandStudentsOrganization,GESO)为此举行了大型集会,数百名师生参加集会,逾千名师生(包括250名中国学生)签名支持。这是近年来少有的因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出现的集体抗争事件。
而此次事件中的罪魁祸首——抑郁症也被摆上了台面,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现状:65%留学生患有抑郁症
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5.98万人,比2013年多增加了4.59万人,2015年中国留学生总人数预计将会突破50万人。随着留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留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其中尤以抑郁症最引人注意。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种,常常被认为是“心情不好”,而真正的抑郁是,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很好,可我还是在精神上挣扎着。抑郁症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在情绪方面,心情压抑、郁闷、沮丧,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前途悲观失望,病前的精神创伤常盘踞在脑中,以致精神不振,脑力迟钝,患者为此感到羞愧和内疚。在认知方面,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降低,思维迟缓,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自我评价下降,常夸大自己的缺点和失误,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没人关爱,并为此自责和自罪。在行为方面,动作迟滞,无精打采,表现为被动、依赖、退缩,不愿意与人主动交往。甚至会有自 杀的倾向。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少有8名中国留学生被抑郁症夺去生命。有报道称,留学生患上抑郁症的比例约为65%,其中3%选择自 杀作为解脱方式。
2015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对超过15万名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近10%的受访者在过去的一年“经常”感到沮丧。此外,只有5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情绪是健康的,这项数据是调查以来的历史新低。
解析:留学生为何更易患上抑郁症
留学生在国外通常会面临两个选择:一、多跟当地人交流、慢慢融入社会,这种学生属于特别开放活泼的那类人,他们性格开朗,喜欢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但身在异国他乡需要超强的口语表达和察言观色能力,对于刚走出国门的中国学生来说,数量非常有限、少之又少。二、因为圈子太难融入,留学生会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平时只顾一味的看书学习,周末就宅在家打游戏上网,很少和别人交流。久而久之性格慢慢变得孤僻,多愁善感,离抑郁症也就更近了一步。
抑郁症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但不可否认,环境因素、时差、饮食、风俗习惯与学校名气和制度对留学生患上抑郁症有着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学业压力、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周围人的不理解等也是留学生容易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爱预科网留学顾问张为认为,留学生远离家乡,再加上语言、环境、生活习惯的迅速改变,各方面都感觉不适应。另外没有足够的心理辅导、无法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寻求心理治疗,如此种种都会对留学生的心理形成巨大的冲击,导致留学生心理落差较大。
对策:早关注早预防
作为全球第四大主要疾病,抑郁症已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 手,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自 杀的人数超过100万人。65%的留学生会患上抑郁症,其中3%的留学生会选择通过自 杀来摆脱困扰。
其实针对抑郁症的最好解决办法不是逃避,而是迎头而上,直面解决。比如在学校广泛施行精神健康教育措施、建立学生互帮互助系统、推行精神健康伙伴计划、增强学生和老师间的沟通,以及举办研讨会讨论精神健康问题等,这些都是治愈抑郁症的良好途径。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外,每位留学生也要学会自己的抗压小窍门。留学生感到苦闷的原因基本上就是学业的压力、不同文化的冲击,以及家里高期许而引发的紧张感、压迫感。寻找合适途径适时发泄、求得亲友理解是留学生自我减压的科学方式。
除此之外,打工也是个不错的减压方式。正如一位留学生所说,刚到美国时,在课堂上一知半解,课后也不愿意和有钱的同学一起去购物,经常独自一人去学校旁边的咖啡馆学习和看书。就在觉得自己已经快到抑郁症边缘的时候,偶然听到咖啡馆缺人的消息,于是毛遂自荐。后来,不仅其他店员成为了好友,也和许多来买咖啡的中国学生熟识了起来。美国大学的四年生活因此变得丰富多彩了。
尽管抑郁症的治疗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只要肯花心力,终究会得到想要的结果的。至于能不能放开心态接受治疗,完全取决于你。
爱预科www.ueionline.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