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湾 发表于 2016-7-6 08:36:01

大亚湾霞涌本土文化,仪式的力量!

本帖最后由 湾湾 于 2016-7-6 08:38 编辑

http://mmsns.qpic.cn/mmsns/wyice8kFQhf5geQK3gu2FUugjB8iaSGpjOiaELyUkOxkYcTC6WqiaValAg/0?wx_lazy=1&retryload=1




开篇语城市地方文化的根在哪里,部分存于有形的遗迹等建筑,部分传于本土居民的口和耳。惠州这个城市的多个区域,近30年来,随着各种建设及移民潮,建筑遗迹在减少,口耳相传逐渐被稀释。
半年前,惠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提醒了不少惠州本土人士,惠州此城,于全国视野来看,其文化特性也排在前列。

总有太多市民托词太忙,习惯注视远方而对脚下缺少打量。直到某一日,或是外地的客人前来点赞惠州,他们才回过头来自赏。

日前,南方都市报一批记者,以文字匠人的姿态,从惠州大亚湾开始,用脚步逐一丈量古迹,用耳朵倾听传说,这里面,有杨包真人、大王爷等地方信仰;有径东张氏围屋等建筑,有雨露、汤圆等大亚湾美食,有望楼、城墙等海防设施,亦有狙击日军登陆等抗战故事。期望可以通过这些,为您勾勒出大亚湾的本土文化地理概貌。



在广东的大鹏半岛与稔平半岛之间、南海的大亚湾沿海,杨包真人是仅次于妈祖的地方海神。霞涌渔民苏璜的母亲已经习惯了每天在自家的神龛前向杨包真人祈福两次。遇到初一、十五,她则需要拎着祭品前往门口数十米外的杨包真人庙里祭拜。

杨包真人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廿七,尽管有九成以上的村民不再从事渔业,但他们却需要从四面八方赶回。老者尤其是妇女换上渔民的盛装载歌载舞,年轻人则操持请神、舞龙等各类祭拜的活动。在朝拜仪式中,被笃定为最灵验的真人7号牌位,已经不需要像在旧社会那样打斗争夺,而变成了更为平和的抽签。

来朝拜的并非仅有杨包真人庙所在的霞新村村民,邻村的金门塘、邻县的范和港、巽寮湾等地,对岸的香港、西面的深圳宝安,均有信众来访。据村民所述,部分居于内地的客家民众,甚至也会赶来参与。杨包真人庇佑的范围已循着陆地内进。

大亚湾渔民为何信仰杨包真人这样的地方海神?有文化学者介绍,总体而言,由于大亚湾本身属于东南沿海地区,故其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均与“水”、“船”密切相关,其文化以海洋文化、渔家文化为主。所以大亚湾的一系列民俗活动都离不开早期渔民的生活,他们出海捕鱼谋生常常有生命危险,为保平安求各方神仙,因此延续下来一些传统信仰。与此相关的是,早期的出海设备如船只比较简陋、不足以抵挡风浪,以及对于海上天气的无法把握,常有意外事故发生。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出海所遇到的风险明显减小,但人们仍然保留着过去的习俗,这说明这些信仰的植根很深以及对于人们心灵的抚慰安定作用。

休渔杨包真人诞,7天不能出海,这个规矩必须守。即使出海,你也打不到多少鱼。

今年农历三月廿六,5月2日6时30分,在霞新村渔港以东300多米的码头,湖南岳阳籍的渔民刘远辉从船舱里捧起小指大小的海鱼,“3块1斤,你要不要?”他向围观的游客兜售。“你们带走也行,带走找岸上的餐馆加工,给他1斤10块的加工费就好”。

霞新村杨包真人庙斜对面的一栋3层小楼里,渔民苏璜却仍在酣睡。他的渔船在农历三月廿五早晨归港后,没有再出海。“必须守这个规矩,杨包真人诞,7天不能出海。即使出海,你也打不到多少鱼的”。与此对应的是,霞新村渔港的数十艘渔船无一穿梭,而在300米外的霞景市场码头,担回收获的海产品的外省籍渔民们个个脚步匆匆。

杨包真人是苏璜等人信仰的大亚湾本地海神,村里200多户村民中,仍在打渔的仅有40来户。这40多户从5月1日起多天,把渔船留在港内,他们给自己放假7天,陪伴老人、小孩,“像春节一样过。”苏璜介绍,已经脱离打渔生活的全村其他村民,则会尽量在次日赶回参加庙会。

庙会期间,村民休渔一周。大亚湾宣教局的陈先生介绍:“杨包庙会期间,本地渔民休渔,这体现了渔家‘不可竭泽而渔’的智慧。当然,现代的科学休渔期应该两个月或更长。”



请神神仙过生日,杨包真人会邀请大小神仙一起来看大戏。对于村内的妈祖,杨包真人还会亲自上门相接。

虽说农历三月廿七是诞辰正日,神仙过生日,杨包真人也会邀请周围的大小神仙一起来看大戏。大戏在10多年前一直是学老话的海陆丰白字戏剧,但这些年来,为了吸引年轻人参与以及方便外地游客观看,杨包庙会理事会请来的,多是安徽、江西等地的黄梅戏剧团。

今年农历三月廿六,5月2日上午8时50分许,霞涌街道办所在的一条主干道上,一座妈祖庙内的妈祖像被抬出来,沿街街坊一路上前上香祷告,或是鸣响鞭炮迎送。

到了霞新村的路口,妈祖信众的舞狮队遇到了前来迎接的杨包真人龙船、舞狮队。杨包真人夫妇的雕像也被一顶轿子请来了此处。龙船队的渔民们大声唱起渔歌,两支舞狮队则开始相互炫技,围观的村民、游客纷纷拍照。

对于霞新村内的另两座妈祖庙的妈祖,不仅仅需要人们到村口迎接,更需要杨包真人本尊亲自上门相接。通过霞新十三巷,一个村小组的妈祖庙前,村妇们唱渔歌,另有人则进入庙内焚香请神,就近的上百村民到此聚合。

杨包真人所乘轿子需要8人来抬,两侧也要两人撑开华伞。戴了眼镜、身着黑色T恤的苏雄东是撑伞人之一,他从10来岁起就喜欢随着请神的队伍在村里巡游,抬头三尺有神明,在霞新村,最大的神明就是杨包真人。苏雄东在家打渔需要向杨包真人祷告安全返回,出外务工,也需要家人时时到杨包真人庙祷告平平安安。



仪式村民对杨包真人的朝拜极具礼仪感,表演之前,群龙、龙船、凤均需要向杨包真人庙多次叩首。

5月3日,1公里外的黄金海岸上的异地游客多数已经散去,但霞新村内,在外务工或者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村民们,都多请了一天假留了下来。村民苏火雄前晚在公司上晚班,早上8时下班后,他也趁早赶了过来。

霞新村大姓有苏、李、徐等。村里的霞新十三巷巷头住的是李姓村民,巷尾则是苏姓村民。按照抽签顺序,李姓和苏姓将依次组织彩龙队等前往庙门口朝拜。早上8时多,李姓村民有些着急了,部分香港居民未能如期赶回,他们原计划的4条彩龙只能出来3条。

多数老年村民最终忘记了这一烦恼。“开始咯,开始咯。”巷口的锣鼓响起来,两头醒狮在前,3条彩龙殿后,中间的村民骑竹马、骑龙船、担祭品,换上节日盛装,在村内环绕一周后,进驻杨包真人庙前的小广场,接受村内外赴会者的欢呼。

苏姓村民方为村内第一大姓,李姓村民表演约半小时后,两条更为炫目的彩龙及两条彩凤进场,气势显然又有升级。不同姓氏的村民在中间暗暗较劲,争得族人的荣光,外围的观众则只是瞩目这些热闹。

较劲归较劲,对杨包真人的朝拜却极具礼仪感,表演之前,群龙、龙船、凤均需要向杨包真人庙多次叩首。一支舞凤队在中间,需要手持凤尾的岗位,多名女子上前轮换。她们相信,这样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好运。



抽炮所谓抽炮,是指抽签领走杨包真人牌位。总共25尊,渔民相信能带来最多好运的7号已多年未被抽走。

外地观众看的是舞龙、舞狮、舞龙船这些热闹,当地村民最在意的是“抽炮”,看哪一房能抽中多年未能被抽中的最幸运7号杨包真人牌位;悬念于中午12时30分揭晓,7号牌位最终被该村五房的苏氏村民抽中。

所谓抽炮,是指抽签领走杨包真人牌位,总共25尊。“渔民最相信7号牌位能带来好运,好多年7号都没有人抽走了”。杨包庙会理事会负责人苏观松介绍。“以前谁领走7号,那一房人打的鱼都会比其他人要多一些”。

今年的抽签结果没有再让7号牌位继续留在庙内,来自霞新村五房的苏友记在倒数第3个抽签,他幸运地抽到7号,迎来一片羡慕及道贺声。“意味着我们这一房今年将会非常兴旺”。焚香后、锣鼓齐鸣,醒狮跳跃、捧走牌位的苏友记兴高采烈。

苏观松透露,在杨包真人庙于1985年重修后,村民才相约抽签决定请走一尊杨包真人牌位,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村民迎走杨包真人信物是以较小的木雕呈现,村民要赢得上面的木雕像,首先是等待跟着花炮冲向高空的木雕像落地,然后则是打斗(抢炮),没有到主事人员登记前,打斗不会停止。“现在抽签已经很和平了”。



传承年轻人渐渐没有了出海的概念,更没有对出海的危险性的认识。杨包庙会这种民俗,即使在本村也面临传承问题。

村民苏火雄在忙完表演后,回到霞新十三巷,他找了一块庭院前的台阶坐下,玩着手机里的小游戏,不时有各地回来的发小经过,或是步行路过或是开车路过,他就这样坐着与对方拉起家常。
“我们这辈30多岁的,都出过海打过鱼,知道杨包真人怎么回事,到90后、95后就知道得少咯!”苏火雄感叹,年轻人渐渐没有了出海的概念,更没有对出海的危险性的认识。杨包庙会这种民俗,即使在本村也面临传承问题。

300多米的十三巷左右,两边的村民住宅仅有一条车道相隔,趁着杨包真人诞辰回来村子的村民,不少穿行于这条街巷。其中最多的是着着渔民盛装的老人。“这些60岁以上老人,才会穿着重大节日的渔民装扮出来。”苏火雄介绍,这种盛装不需要村里组织,都是渔民自发着装。

年过八旬,身穿渔民服饰的老年妇女扶着围墙大声招呼,苏火雄介绍,外地的老人在这个节日回家,跟以前的发小招呼,见面一次少一次。

返回的港澳同胞中,苏观松的弟弟、已经在香港打拼多年的苏洋雄显得格外忙碌。他称,自己做建筑生意,每次招投标以前,都要返回这个庙里祷告一次。“香港不大可能建起杨包真人庙,庙在大亚湾,我们每年就要回大亚湾。”



搜神传说杨包如何被认出是得道真人

据《惠州府志》记载,大亚湾区渔民朝拜仪式源自光绪年间的杨包朝拜会,流传至今已超过百年历史。1875年,大亚湾区渔民为杨包真人建庙,朝拜仪式随之开始,一直持续至今。这一渔民朝拜仪式在2015年2月已列入惠州市级非遗项目,目前大亚湾有关部门正准备进一步将其申报为广东省级非遗项目。

农历三月二十七日是杨包真人生日,大亚湾区霞涌街道霞新村全村村民、港澳同胞、惠东、澳头金门塘村以及霞涌各村村民,不分男女老少,均盛装打扮;家家户户大办贡品,张灯结彩,锦旗飘扬,诚心朝拜。并在当天于杨包庙前举行舞龙、舞狮、点炮台、唱学佬戏等活动,以祈得出海平安,善男信女们则在真人面前烧上几炷香,许个心愿。

杨包二人有何传说?霞新村多名村民介绍,杨包真人是一对夫妻,夫姓杨,妻姓包。在明末清初时期,这对夫妻曾在现在的晓联村委会、张屋上排等地做道场、打醮,其后夫妻在霞涌新港(即如今的霞新村)渔村讨渔(有讨鱼及捕鱼之意)。有一天夫妻坐着一条小小爬仔船,拿着一个木杓,向停泊在宝塔(岛)旁渔船(虾艚)请更(讨鱼)。渔民将三四斤鱼倒进他伸出的木杓内(该木杓容量仅仅可以装下四五斤鱼),不料杨包二人再讨,渔民再次舀出三四斤鱼倒进木杓;第三次杨包继续讨要,渔民略有怨气但又不好拒绝(或许是渔民当时航海的一些顾忌),一怒之下,渔民再倒出七八斤鱼到杨包的木杓,结果仍然没有装满。杨包夫妻不再讨,调转船头,随风飘回螺岛岭。

渔民感到奇怪,杨包的木杓这么小,为什么能装这么多鱼呢?小船内又不见有鱼掉出来。深觉奇异,渔民放出小船追随观察,只见杨包2人上岸后,将鱼倒在石壁上晾晒,渔民同时发现,杨包住在螺岛山内的石岩洞。

上述渔民回村后将奇遇传开,全村人渐渐认为杨包是得了道行之人。此后,有些病人求医,他二人给药草,食之即愈。有事求问,非常灵验,不久夫妻相继驾鹤西去。安葬后,群众在杨包所住地方建起拜台,安上香炉,奉香求拜,问事、求医问药十分灵验



(大亚湾在线整合自:文化大亚湾、慧璟大亚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亚湾霞涌本土文化,仪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