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着力打造环大亚湾新区和仲恺高新区两大平台,助力跨越发展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研究人员在做实验。
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现场,炼油生产装置、化工生产装置遍布在453公顷的土地上,高高扬起的塔吊和成群结队的工程车组合成一幅忙碌的施工场景;仲恺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惠州市瑞时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埋头钻研,该公司研发的智能防盗门将于下月正式发布……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创新驱动让发展更有质量。2013年以来,我市通过实施《惠州市平台构建计划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环大亚湾新区和仲恺高新区两大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去年,环大亚湾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约占全市的1/3;仲恺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2亿元,增长2.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0.9亿元,总量稳居全市各县(区)首位。可以说,两大平台齐头并进,为惠州实现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项目带动
惠炼二期总体进度完成超6成
2013年7月9日以前,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现场还是一片黄土。3年多时间,这片453公顷的土地上已长出一片“钢铁森林”。截至今年7月31日,该项目总投资累计完成55%,总体进度累计完成66%。其中,炼油工程总体进度累计完成68.6%,乙烯工程总体进度累计完成64.4%。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增加销售收入近800亿元。
石化产业作为环大亚湾新区的支柱产业,对全市产业优化升级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近年来,新区以中海炼化、中海壳牌两大龙头项目为依托,积极推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大亚湾落户石化及配套项目78个,总投资1618亿元,建成上中下游配套的石化产业链。
环大亚湾新区也是我市发展 “双港”经济的重要支撑。惠州港的三大港区(荃湾、东马、惠东)均在新区范围内。截至去年底,惠州港沿海港区共有生产性泊位43个,沿海港口设计吞吐能力1亿吨,其中集装箱泊位吞吐能力94万标箱;共开通了惠州至台湾、上海、大连等8条货运航线。
惠州机场去年2月5日恢复民航,目前开通8条航线,通航9个城市,每天进出港16个航班。去年平均客座率达72%,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37万人次和1631吨,在全国208个运输机场中排名中游。
一个大项目的投产,将对一个地区产生极大的带动作用。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厂区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生产测试。目前,信利4.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流片测试,计划10月量产。
据介绍,信利4.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63亿元,建设一条4.5代LTPSAMOLED和TFT-LCD量产生产线,满产后可实现年平均营业收入53亿元。作为核心面板项目,信利4.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根据估算,4.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可带动相关产业700多亿元的产值。
记者日前来到旭硝子惠州项目建设现场,尽管天气炎热,但工地上一派繁忙有序,工人们正在施工作业,厂房钢架结构初见雏形。据了解,旭硝子显示玻璃(惠州)有限公司去年4月正式落户仲恺高新区沥林镇,占地约13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美元,全部工程投产后年产值可超20亿元。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积极推进信利一期、亿纬新能源汽车一期等项目建设,引进旭硝子、大金空调、万泽美浦森、博实结北斗等一批优质项目,带动该区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增长。去年,仲恺高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增长20.7%;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亿元,增长20.5%,增幅居全市前列。
创新驱动
仲恺区有高新企业114家
近年来,我市紧盯“油头化尾”一体化发展,努力把石化产业链做细、做长、做强、做优。一个大项目,带动一个产业链,犹如榕树林立的“气生根”,孵化出一个产业集群。
广东艾伯森聚合物技术有限公司正是被石化区大项目吸引而来的。该公司副总经理徐凯告诉记者,公司拥有的SAP专利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厂家对SAP生产技术的垄断。目前,该公司专利生产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年产量达3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婴儿纸尿裤和成人卫生护理用品。
徐凯指出,公司选择落户环大亚湾新区,是因为中海壳牌和中海油惠州炼化两大龙头项目每年可提供大量高附加值石油化工产品,这些产品都可通过“隔墙供应”为精细化工项目提供充足原料,可以有效减少公司的运输成本和安全风险。
位于大亚湾科技创新园的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内,1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正在导师的带领下做试验。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5月,是全国唯一一家专业服务石化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
基于惠州石化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面向广东省六大石化基地和超万亿元产值的石油与化学工业行业,打通了化工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链条。目前,该院已实现科研成果15项,专利70件,已搭建12个技术研发平台、1个产业化基地,完成孵化企业5家,牵头组建了广东省石化中下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惠州市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仲恺高新区,创新驱动带来的提质增效更加明显。
仲恺高新区有一家叫 “硕贝德”的企业,拥有包括10项发明专利在内的80项专利,是全国最大的无线通信智能终端天线企业,其天线产销量稳居亚洲第一,是真正的行业“隐形冠军”。
据统计,目前仲恺高新区有高新企业114家,高企培育入库企业55家,占全市一半左右。同时,建成各类孵化平台16个,建成孵化器面积33.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36家,毕业164家,孵化器建设实现质与量并举。
据介绍,仲恺高新区设立了 “恺创”、“恺萌”、“恺炬”等政府主导的风投基金。同时,该区成立仲恺智融科技小贷,依托TCL集团产业链大数据,对该区电子信息上下游配套企业投放信用贷款近7亿元。
协调发展
新区“1桥12路”建设加快推进
厦深铁路开通、惠州机场复航、惠州海湾大桥通车、惠大高速建成、惠州首个5万吨级国际集装箱码头全面建成……两年多来,环大亚湾新区以交通作为协同发展的“先手棋”,一项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了项目清单,并陆续标注时间表。如今,兼具铁路、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的环大亚湾新区海陆空大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目前,新区范围内“1桥12路”等跨界道路正加速打通,其中深汕高速惠阳西互通立交已获省交通运输厅批复同意启动建设;大亚湾滨河路、龙海二路、疏港大道与龙海一路连接段、省道356线惠东谟岭至惠阳洋纳段已进行路面改造、环大亚湾公路惠东段一期等5条道路已建成通车;大亚湾龙海一路等4条道路正在施工;东华大道等3条道路正开展前期工作。
仲恺高新区新改扩建惠环中心小学等8项中小学项目,新增学位7500个;全面启动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区管校聘”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推出高级人才补助、“教龄”补助等五项扶助政策。区人民医院新院、潼湖镇卫生院新院等建设加快推进,惠南、陈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区体育馆及全民健身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快推进,恺视网正式上线;建成7个区(镇)级文化广场,51个行政村(社区)“五个有”工程。
根据我市部署,两大平台要发挥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深圳东进战略,加快推进与深圳特别是深圳东部地区在交通建设、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城市发展等领域的全面对接,积极参与深圳东部创新产业带、黄金海岸旅游带、国际低碳城等建设,主动接受深圳的辐射带动,积极引进深圳的发展要素、创新资源、创新人才资源,推动两大平台升级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