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逾五成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
本月,惠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惠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调研已经完成报告,指出,“十二五”是惠州教育从以规模发展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兼顾规模发展的转型期,期间,惠州教育实现了“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质变。2016年,“十三五”的开局年,从中央到省再到市,从高考到中考,教育改革频频。在引人才促城市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惠州教育改革的价值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增加优质学位留住“高精尖”人才,提升营商环境助力惠企留人。
截至今年7月,惠州全市有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300432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179642人,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59.79%,对于入读民办学校的给予生均公用经费补助。
惠州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人才落户。
1 新建扩建增加公办优质教育学位
“这几年,仲恺工业园区发展得非常快,特别是招商引资非常好,入驻了不少高新企业。但是要留住企业的技术人才,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仲恺一名小企业主表示,高科技人才是否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家庭因素。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否有保障,直接影响人才对于工作地的选择。
惠州本土上市企业亿纬锂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孙斌也认为,一些招聘过来的高端人才,面临着子女教育、家属安置、医疗等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更多高层次人才才愿意来惠州。
对于企业主普遍关心的员工子女入学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应当对症下药,关键是满足员工子女的入学需求,通过新建一些学校等措施提高企业员工子女的入学率,同时对园区周边现有的小学进行改造升级,提供更多的公办优质教育学位,以最大限度满足员工子女的入学需求。
“‘十三五’期间要投21亿元到教育事业上,将新建12所中小学,改扩建17所中小学,新增中小学学位3.2万个以上。”这是日前,在仲恺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传来的利好消息。
据了解,仲恺区近5年来投入5亿元,新建扩建19所学校,新增了2.8万个优质学位。仅2015年,就启用了仲恺一小、惠南实验学校、东兴小学等3所学校,扩建了陈江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新增优质公办学位8000多个。
80多公里开外的大亚湾区,在化解企业员工子女入学难、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方面,同样做出了喜人的成绩。两年来,大亚湾区共投入20943万余元,新建学校和幼儿园6所,扩建、改建学校2所,增加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5010个、公办学前教育学位1260个,增幅居惠州市各县(区)第一。该区正投入59191万余元,新建澳头第二小学、西区樟浦小学等,扩建西区第一小学、黄鱼涌小学,建成后可增加学位5385个,可有效缓解该区学位紧张局面。
2 积分入户实现外来工子女平等就学
今年9月,来惠务工人员张新雨的女儿到了入读小学的年龄。5月底,《2016年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积分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公告》一经发布,张新雨就开始准备各种证明材料。积分入学名单公布时,凭借不错的积分分数,她女儿成功入读公办小学。“很公平,条件列出来,谁的分数高谁就可以读。入读公办学校还免费,对于我们家来说也减轻了负担。”张新雨说。
2015年9月,严国花也凭积分让小孩入读市二小。严国花是横沥人,全家人的户口在横沥,10年前她和丈夫来到惠州市区工作,租住在市二小附近。严国花表示,没有积分入学,小孩要么得回到农村老家读公办学校,要么得花高昂的学费入读民办学校。
惠州市教育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往往是受户籍制度、教育限入机制影响的结果。惠州十分鼓励积分入学政策,2013年,惠州首先在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聚的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试点推广积分入学,按积分高低排序录取。在获取了一定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起,积分入学在全市各个县区执行,按照一定的积分项目和标准计算学生积分,学校在满足本地户籍学生情况下按照积分高低录取随迁子女。同时,实行积分入学网上申报录取,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秋季大亚湾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共提供4980个学位,较2015年秋季增加1240个,全区超79%的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2016年秋季,惠城区全区积分入学的中小学学位共有4636个,其中一年级学位3158个,七年级学位1478个。
3 优化补贴方案让更多务工人员子女受益
积分入学政策的人性化,留住了不少来惠务工人员的脚步,既可以有效缓解产业发展的用工难问题,又能优化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城市实际承载能力有限这是现实的难题。对于未被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可选择到户籍地学校或民办学校就读。
适龄儿童、少年在惠城区可选择入读的民办学校有33所,分布在桥东、桥西、河南岸、江北、龙丰等9个街道。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民办学校可获得相应补贴。补贴的具体标准为:小学共补助1350元/生/年;初中共补助2230元/生/年。具体优惠政策有下列几项:一是免学杂费补助:小学1150元/生/年,初中1950元/生/年;二是发放电子教育券补助:小学100元/生/年;初中100元/生/年;三是民办学校退还课本费(如民办学校收费标准中包含课本费):小学100元/生/年;初中180元/生/年。
在大亚湾区,该区继续优化试行《大亚湾区教育惠民奖补工作方案》,拓宽教育惠民奖补范围。“2014年,投入1369.9万元用于教育惠民奖补,比2013年增加86.9万元;2015年,投入1458.9万元。”区宣教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一条龙的教育惠民奖补举措,教育惠民资金投入大、覆盖范围广、受惠人数多,力度是全市各县(区)最大。
2015年,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民办学校的,各级财政按人头补助生均公用经费为小学1150元/年、初中1950元/年,另发放教育劵补助每人100元(其中仲恺区为150元)。
4 国际化办学提质吸引更多外籍人才
TCL集团近几年来技术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该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在国内企业中排名前列。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公司在惠州的科研人员增长很快,让公司技术能力提升。他建议,仲恺高新区在提升基础教育资源上要多下功夫,很多员工到仲恺工作,面对的一大问题是子女教育问题,此外惠州还要办一所国际学校留住外籍人才。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惠州市无论是中小学校、中高职院校还是大学都在加强中外交流、国际化办学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从学校层面的学术交流到组织学生参加夏(冬)令营以游学方式领略外国文化,再到实质性的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不少学校都在相关领域取得一定成果。
如惠州市第八中学就率先与英国、美国等地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加强与国外友好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先进的办学经验,为学生营造独特的英语学习环境。华罗庚中学也是惠州对外交流比较频繁的学校。该学校先后与美国苗比达中学、新西兰商学院、奥克兰大学、堪培拉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等进行过交流;与其中的美国苗比达中学、新西兰商学院、韩国建国大学还结为友好学校;接待英国、加拿大、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等友好学校的来访。
在职校教育方面,惠州的职校可谓走在前列,并且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目前,已经有三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先后在惠州落户。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和德国F+U萨克森职业培训学院敲定合作办学事宜,计划共同培养汽车技术与服务高级技术人才,并在今年正式将该专业纳入普通招生计划。惠州市技师学院与德国科隆汉斯·毕科勒职业技术学校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惠州职业教育与德国科隆职业教育成功“联姻”,搭建起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新平台。
据悉,随着惠州中韩(惠州)产业园的建设加快,仲恺还将开设韩籍学生班或国际学校,推动课程体系与韩国完全接轨。
■声音
希望政府牵头打造一个高端人才聚集区,因为高层次人才更关注生活圈等问题,如果能够在该聚集区给他们提供好的子女教育等资源,提供相关便利,那么就有助于留住人才。
——华阳集团总裁助理温惠群
公司近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高端人才非常缺乏,从引进到培养都有一定的难度,甚至还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希望惠州能够出台更加完善的人才政策,营造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让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人才在惠州定居。
——惠州市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董事长朱坤华
来源:南方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