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 上半年石化产业利润增长78.1%
在石化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近两年来,大亚湾区扎实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做文章,结合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任务,做好“加减法”,发展保持定力,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动力强劲。去产能
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道简单的“减法”题,对于倚重石化产业的大亚湾而言,需要的是勇气与魄力。
“这两年,对于大亚湾而言,是不寻常的两年。”大亚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原油价格的“断崖式”下跌,国际国内石化行业整体形势的低迷,石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该区通过指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品质。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等手段,有效应对石化行业“低谷”。
正在建设中的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
从2014年下半年起,中海油惠州炼化项目和中海壳牌项目陆续开展有序检修。2014年惠炼检修53天,影响全区工业总产值,减少157亿元,拉低当年GDP增速8.1个百分点;中海壳牌2015年检修52天,依赖中海壳牌隔墙供应的项目,也随之减产,影响了全区工业总产值,减少51亿,拉低当年GDP增速2.2个百分点。
“大检修并非只为去产能而消减产能,而是为更好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不断优化产能。”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检修给我们带来的是安全生产、环保保障——— 设备的安全隐患少了,环境的排放标准更高了、更新的技术和生产工艺用上去了。去年以来,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和国内炼化行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中海炼化惠州炼化分公司通过新技术应用及投用了具有共享知识产权的全馏分催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进一步提升公司油品品质,所生产的汽油提前达到了国V、国VI标准。同时,为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产航煤、轻重石脑油等高价值产品。上半年柴油产量减少了13.1%,煤油产量增长了15.8%。通过一系列生产优化和降本增效措施,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近20亿元。
在大项目 “龙头效应”的带动下,大亚湾石化区内企业也竞相发力。科莱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近年来也不断发力产品升级,从一家普通化工原料生产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少数获得医药资质的化工企业。其项目二期将新增投资2.53亿元,投产的医药级PED4000产品集科莱恩全球技术的精华,是科莱恩产品链高端精细化发展的成果,产品附加值更高,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宇新化工在全世界最先进的乙酸仲丁酯生产技术基础上,增加二期工业异辛烷项目,打破了长期产品单一的困局,目前公司经营情况从2015年的困境中得到缓解,上半年营业收入已与去年全年持平。
在石化区东面一角,神华国华惠州热电分公司的生产现场,看不到灰尘漫天的场景。“我们是一家煤电厂,但我们的排放标准优于天然气发电厂。”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公司累计投资2.5亿元,实施54项重大技改项目。一边是企业在节能环保的创新,一边是大亚湾区坚持绿色发展严把环保准入关,政企合力保住了 “大亚湾蓝”。2015年该区园区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7.3亿元,同比增长183.1%。如今,石化区重点企业均安装了废水、废气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省、市、区环保部门联网,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
围绕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亚湾区提质增效的效果明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石化产业利润持续高位增长,石化产业实现利润总额41.9亿元,增长78.1%,其中,中海炼油、中海壳牌、中海开氏实现利润总额39.8亿元,增长60.8%。
去库存
停止一级市场房地产用地供应
“曾经在大亚湾买房主要考虑的是投资,如今舒适、惬意的工作生活环境,日渐完善的城市配套让全家人都爱上了这个城市。”曾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工作近10年的文先生说,随着他的事业转向大亚湾,如今全家都迁居过来了。
文先生是近两年来选择到大亚湾定居发展的无数深圳人的代表之一。对于他们而言,这座城市定位越来越清晰、承载能力日益增强、发展空间愈加体现。记者从大亚湾区获悉,近两年来,该区集中力量打通连接路、拉通内外连接路。2014年下半年以来龙海二路等16宗项目顺利竣工,龙海一路西段等9宗道路建设项目年底建成,龙海三路计划明年国庆前拉通……与深圳对接的几条主干道将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按照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大亚湾加大了市政、商业、公园、医院、学校等配套建设力度,有选择地引进了万达广场等多宗大型商业项目;分批整治20个易涝点、改造提升69条内街小巷,加快解决基础设施不配套、陈旧破损,地下管网配建不到位、内涝严重等老城区“通病”;精细化管理城市,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清洁家园”行动常态化,全面完成非法养猪场、禽类养殖场清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一系列举措让这座滨海新城之前存在的城市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不够协调的问题不断改善。
城市面貌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升,“大亚湾蓝”已成这座滨海城市的标配。检测统计数据表明,在去年该区空气优良率达96.8%的基础上,今年1~8月,大亚湾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88,空气质量优良率96.5%,空气质量在惠州市区5个站点排名第一;与上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6.5%,空气质量优良率持平。
记者从大亚湾区获悉,为去存量,该区严把一级市场商住用地供应闸门,几乎停止了一级市场房地产用地的供应。此举有效带动了村集体征地留用地的开发利用,达到了去库存(去商住用地存量)目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承接深圳的“东进战略”和国家去库存政策、税收杠杆的调控带动下,大亚湾区发展的潮流涌动,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加快形成,城市的美誉度不断提升。随着大亚湾房地产销量的大幅回升以及入住率的大幅增长,商品房去化周期由2015年初26个月降低至当前6.23个月。量价齐升,城市实现了升值。
近年来,大亚湾发力市政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这是正在施工中的龙海一路。
补短板
完善石化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链
当前,完善产业链,补齐商贸、科技创新驱动的短板,成当前大亚湾实现升级发展的主动作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围绕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大亚湾在捍卫安全环保底线的同时,发力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链,依托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为完善石化产业链,大亚湾以大炼油、大乙烯项目为核心,全力确保惠炼二期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壮大石化产业规模,夯实产业基础;抓住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契机,继续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制定招商图谱,标靶性精准招商,壮大石化中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石化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继续全力打造 “优等生俱乐部”;以世界一流化学工业园区为标杆,加快推进园区公共管廊、油气码头、仓储等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完善封闭式管理,整合应急资源,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据统计,2014年以来共引进韩国东进世美肯、深圳科达利等优质项目,主动放弃了38宗存在环保、安全隐患的大项目,涉及投资额约306.37亿元。
为完善商贸物流和旅游产业等产业链,该区引入国内商业旗舰——— 万达广场进驻,目前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同时,依托霞涌优越滨海旅游资源,以启动黄金海岸及滨海栈道的高标准规划和开发,着力推进霞涌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乡村旅游、民宿旅游和休闲农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是大亚湾补齐“短板”的又一发力点。依托科技创新延伸石化产业链条、培养更多支柱,成为当前大亚湾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2016年该区通过进一步优化“1+7+N”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全面实施《大亚湾区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创新驱动七大工程,优化 “科技研发+企业孵化+加速成长+产业升级”四位一体化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随着大亚湾科创园、云创工场等孵化器的快速发展,西区科技企业加速器、自主研发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的建设,以新兴产业园为龙头的 “1+N”创新产业集聚区的稳步推进,大亚湾投资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招才引智成效明显。
2014年底,带着打破进口产品垄断的梦想,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香港科技大学弭永利教授带着团队来到大亚湾,创办了大亚湾艾利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一年多之后成功研制高纯度离子液体,目前正准备量产;而去年3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孙敬玺博士创立了惠州皓赛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器件和智能制造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如今,在创新驱动持续加快的带动下,该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区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6.9%,比2015年高0.2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19.5%,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1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4亿元,增长53.9%。
来源:惠州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