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湾 发表于 2016-11-7 09:36:43

大亚湾曾有个珍珠养殖场,出产珍珠销往国外

大亚湾区曾有个珍珠养殖场,您知道吗?

近日,记者了解到,在大亚湾区澳头街道小桂村,曾经有一个全国最大的海水珍珠养殖场——大亚湾澳头珍珠养殖场(以下简称珍珠场),其出产的珍珠曾销往国外。惠阳区档案馆保存了该珍珠场49年前的一批老照片,记录了当时珍珠场的生产状况。

当年大亚湾澳头珍珠养殖场员工在海上作业。

老照片记录49年前工人养珍珠贝

    大亚湾区澳头街道小桂村三面靠山,前面是一个天然的海湾。大山高耸青翠,海湾停泊着渔船、游艇。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水反射着一阵阵白亮光芒。顺着小桂村村道行驶几分钟,就到了当年珍珠场的地界。沿路进入珍珠场,即可见废弃的房子,周遭野草丛生,有些将近两米高。惟有生长几十年的高大榕树、马尾松,和遗留下来空荡荡的操作间、沉默的码头,将人们带回到49年前。


扎着麻花辫的技术员进行插珠生产。

    惠阳区档案馆这批老照片拍摄于1964年。照片中的女青年大都梳着两条麻花辫,或是在工作间进行插珠生产,或是在海面上劳作。男青年有些站在船上摇着船桨在海上作业,有的全身泡在海水里劳动,有的站在海中搭建的简易平台查看珍珠贝生长情况。另有两张照片反映了当年珍珠场的休闲生活。一张是4个女青年和两个男青年穿着民族服装,在简易舞台上跳民族舞蹈;另一张是五六个穿着背心的男青年在一栋楼前打排球。除此之外,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到珍珠场实习,也留下了珍贵的记录。在一张照片中,两名眉高目深的外国人正在给珍珠贝插入珠核。


阿尔巴尼亚留学生在珍珠场实习。

    在这批老照片部分存档页面的下方,记录了珍珠场当年的建设情况。1964年7月一份记录说明,珍珠场是广州等地知青在一片荒芜的半岛上建设起来的。他们不畏艰苦,辛勤劳动,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珍珠生产技术,很快投入了生产。

    百余珍贵标本保存至今,展现珍珠养殖过程

珍珠场现在是何模样?记者看到老照片后,辗转联系了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据了解,珍珠场原直属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多年前已经改制。后来,记者从网上查找资料获悉,珍珠场珍珠层粉生产部分已经转为民营,为大亚湾澳珍药业有限公司经营。

    在该公司办公室里,公司副总经理汪淑琼拿出珍珠场当年的商标注册证。商标注册证上表明,珍珠场在1979年申请了“澳珍”牌珍珠层粉商标。该公司不仅将此商标继承了下来,现在依然生产珍珠粉和珍珠层粉。不过,他们的原料不再是珍珠场生产的,而是从全国各地购买,产品也是销售到全国各地。

    除了保留了原来的商标,该公司还保留了珍珠场100多个珍贵的标本。标本制作时间在1965年至1998年之间,其中大部分是1965年制作的。在标本室,透明玻璃瓶里泡着一只只海洋生物标本,珍珠贝、龙虾、海马、乌贼、刺参、亚洲棘螺……其中,珍珠贝的标本最多。既有用来做珠核的巨大企鹅珍珠贝、孕育珍珠的马氏珍珠贝,也有珍珠贝从小到大各个时期的发育、挂网生长、孕育珍珠的各种形态,完整地体现了珍珠养殖过程。

    当年生产的珍珠最大直径达1.8厘米

    当年在珍珠场上班的两名老员工,如今仍在这家公司干着老本行。

    钟庆辉是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兼车间主任,他和妻子当年就是珍珠场员工。珍珠场改制后,他们夫妻俩又转到公司做技术员。

    在钟庆辉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当年珍珠场所在地。刚到珍珠场所在的海湾,一股淡淡的咸水味扑鼻而来。路旁的白色瓦房墙面斑驳,野草丛生,渺无人烟。远处的海湾,除了来来往往的渔船外,还漂浮着一列列白色球状物体,下面挂着渔民的网箱。顺着一条约1米宽的水泥小路,钟庆辉一路辨认他当年住过的地方。珍珠场的工作区位于半岛上,如今大树参天,野草也格外茂盛。湛蓝的天、青翠的山、蓝蓝的海……这里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与生机勃勃的植物不同的是,这里的建筑似乎定格在了某个时空。面朝大海的珍珠贝孵化室、育苗室、插珠工作间、珍珠贝清洗场,已人去楼空。


如今大亚湾澳头珍珠养殖场已不复存在,留下如画美景。

    钟庆辉是惠城区横沥镇大岚人。1987年,他从海南岛退伍分配到珍珠场工作,开始做电工,后来什么工作都做。他的妻子是插珠工,他和妻子在这里恋爱、成家,在珍珠场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如今,钟庆辉对珍珠生产过程仍十分熟悉。他说,珍珠生产先要孵化珍珠贝、育苗。等到珍珠贝长到一定大时,就给珍珠贝动手术,将珠核插进珍珠贝里(即插珠),然后放到海里养殖区的网笼里。每生长几个月就拿回来清洗一番,等到一年半至两年时,就能收获美丽的珍珠了。当时珍珠场生产的最大一颗珍珠,直径达到1.8厘米。

    珍珠场为知青所建,曾有外国留学生实习

    珍珠场当年的场长黄碧光现在惠阳淡水生活。1967年,黄碧光从广东省一所水产学校毕业,分配到珍珠场,当上一名普通的技术员。1987年,黄碧光成为珍珠场场长,直至珍珠场改制。

    黄碧光说,珍珠场是在1963年9月建立的,是当年来自广东省各地的知青建起来的,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海水珍珠养殖场之一。后来,珍珠场的海区养殖面积达到155公顷,为我国当时最大的海水珍珠养殖场,年产珍珠100公斤。员工人数300多人,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大都为广东省各市的知青或是水产学校毕业的技术员。“这些员工多才多艺,当年我们还有乐队呢。”

    珍珠场养殖的珍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通过广东省外贸部门出口至国外销售,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销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阿尔巴尼亚、越南等国的留学生还在珍珠场实习。”黄碧光说,不仅如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淡水珍珠养殖兴起,广东省内外都有技术员前来学习。2002年,珍珠场改制,珍珠场珍珠层粉等药业生产转为民营企业生产,没有再养殖珍珠。

来源:惠州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亚湾曾有个珍珠养殖场,出产珍珠销往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