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大亚湾新区坚持绿色化发展理念构建宜居,森林覆盖率达63%
走进环大亚湾新区,不仅能见到建设中海油惠炼二期、中海壳牌二期等项目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也可以看到“天然氧吧”亚公顶森林公园里游人如织,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内成群白鹭在悠然觅食……在这里,现代产业、现代城市与现代生活相融相生的美好蓝图正在逐步舒展。环大亚湾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成立两年多来,依托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生态优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化发展理念,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打造“生态之城”。
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描绘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蓝图,吹响了全市上下发展绿色经济的集结号。
而经过多年付出,特别是近两年来的努力,已为新区绿色化发展积累了基础:新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广东省最优;森林覆盖率达63%;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8%,今年1~10月,在环保部发布的74城市空气状况惠州排名第3,而新区内的大亚湾区又在全市五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中排名前列。
再造城市“绿肺”
按国家级森林公园标准建设大亚湾森林公园
漫步山岭森林,或深深呼吸,细细聆听,体验大自然的奥妙;或静静遐思,远离尘世,感受身与心的融合;鸟语花香,蝴蝶起舞,风貌各异的溪谷,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之美肆意弥漫……
曾经停留在规划里的美好愿景,随着大亚湾森林公园建设的推进,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今年6月,新区管委会牵头,会同惠东县、大亚湾区和市相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公园总体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审批并印发实施。规划提出“到2017年把大亚湾森林公园创建为省级森林公园、到2025年创建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总体目标。
目前,省级森林公园申报工作推进顺利。申报省级森林公园所需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报告等资料均完成初稿,正在结合县(区)实施项目立项的相关要求修改完善。
公园首期建设稳步推进。惠东县和大亚湾区作为公园建设的主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实施单位积极落实、相关镇(街)积极配合。目前,惠东县已完成公园首期建设工程立项、设计招标,正在对首期建设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并同步开展项目预算、概算编制,以及亚婆角主入口广场的勘探、土规调整等相关工作。大亚湾区已完成6套交通导向标识和1.5公里森林消防通道土建工程,公园入口标志工程和生态停车场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登山道项目立项前期工作稳步开展。
公园林相改造工作有序开展。2015年,惠东、大亚湾2县(区)累计投入约120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3115亩、幼林抚育6440亩、补植1500亩、营造生物防火带964亩。今年对上年度种植的中幼林进行了高标准抚育,并继续做好新一轮林相改造的备耕、打穴等工作。
在新区,大亚湾森林公园建设只是推进公园绿地项目建设,再造城市“绿肺”工程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新区成立以来,以跨界森林公园、城市公园、村庄公园、石化区防护林等建设为重点,累计推进65宗公园绿地项目建设。其中,29个公园项目建成启用;建成石化区东、北、西侧防护林带,形成长15公里,总绿化面积约233万平方米的“绿色屏障”。
打造绿色水系
积极推进2座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水是万物之源。承载着建设港城融合生态湾区的发展使命,为营造港城融合的生态人文景观风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湾区,新区联合三县(区)和市相关部门,全力打造“绿色水系”。
从2015年7月开始,新区联合惠阳区、大亚湾区,建立了跨界河涌水质共同监测和淡澳河水污染型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抄报等制度。对淡澳河和坪山河,按照“同一断面、同一名称、同时采样”原则,在惠阳区与大亚湾区交接断面的桂花路桥、龙海一路等处设立监测点,重点对COD、氨氮、总磷等24项指标每月采样监测。
为巩固提升协同治理成效,2016年10月份起,市环保局和环大亚湾新区管委会联合在淡澳河流域建立水污染型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抄报制度,该制度由市环保局、环大亚湾新区管委会、惠阳区环保局以及大亚湾区环保局四个部门共同执行,共同强化源头管控,进一步推进淡澳河水污染防治工作。
在考洲洋,记者见到,生态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目前已完成考洲洋围网及吊蚝养殖设施清理整治,启动土塭规范化整治,累计修复自然海域13.7平方公里,占整个海域的48%,海水水质明显改善。
这只是新区加强水污染整治的一个镜头。如今,新区已完成淡澳河惠阳段和大亚湾段综合整治,联手实施坪山河大亚湾—惠阳段整治,完成3县(区)境内的镇隆河、大沥河、沙田河整治,开展了白花河、苏浦河、响水河等多条河涌整治。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建成大亚湾第二、第三水质净化厂、惠阳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6.5万吨。积极推进2座新建、3座提标升级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构建生态网络
多尺度多层次主动保护,构建生命支撑系统
如何满足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向需求,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构筑新区范围内一体化的绿地生态网络将是新区破解这一问题的主要努力方向。将城市绿地生态空间从独立分散到整体化、系统化、网络化,从单一尺度范围到多尺度多层次,从被动补救式的保护到前瞻性、主动性的保护是绿地生态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
据悉,环大亚湾新区绿地生态网络将新区内点状、面状的各类绿地斑块,从大面积的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到小面积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从山地、河流、湿地等自然资源到农田、果园、苗圃等人工绿地,用线状廊道进行连接,共同构成一个网络化的,弹性高效、自然多元的绿地生态系统,从而促进自然与城市健康发展并协调互动。
按目前规划,新区绿地生态网络将成为既能保护绿地生态空间,控制城市无序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于文化游览、参观教育、生态体验等需求的多功能、多目标的战略性生态框架。这也将成为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新区生命支撑系统。
“未来的新区绿地生态网络,将成为环大亚湾新区、珠三角乃至广东又一靓丽的生态名片,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将乡土自然引入城乡生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惠州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