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规划百里生态旅游带 未来3年创建至少10个森林小镇
创建森林小镇、试点建设象头山国家公园、建设百里生态旅游带……日前,《惠州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到2020年,把惠州打造成为珠三角城市群绿色生态示范市。建森林小镇带动旅游开发
“十二五”期间,惠州大力推进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成功创建 “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十三五”战略确定为:依法治林、红线立林、创新兴林、文化繁林。
《征求意见稿》提出,“十三五”要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包括推动全市森林公园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大自然保护地、生态体验地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开发和提供优质的生态教育、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养老等生态服务产品;加快建设生态标识系统、绿道网络、环卫、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营造生态优美、景观多样、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等。
“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集林业、医药、卫生、养老、旅游、教育、文化、支农、扶贫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培育林业生态经济体系新业态,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近森林、感知森林、享受森林。”《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建设森林小镇,鼓励带动周边地区乡村景点和林家乐、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森林旅游景区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推动森林旅游业的提质升级。
据介绍,创建森林小镇,是指在镇域范围内,以森林、绿地、湿地为主体,统筹城镇和乡村生态建设,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生态宜居、空间均衡、特色鲜明、绿色惠民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征求意见稿》称要成功创建不少于10个不同类型的森林小镇。
每年建设120个森林村庄
近年来,乡村美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征求意见稿》表示,将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开展美丽乡村、生态乡村示范建设活动,按照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要求,建设一条进村景观路,保留一处公共休憩绿地,保护一片民俗风水林,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实现村庄绿化美化,形成沿河风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美丽乡村绿化格局,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具体目标是,每年高标准建设120个森林村庄,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每个乡镇(街道)完成2个示范点建设,力争到2017年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绿化美化,2020年实现全市所有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大提升目标。巩固和发展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示范村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提升村庄管理水平。
同时,《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设宜居森林环境,将加强城市内绿化,建设城市绿廊,推进立体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绿量。
探索国家公园试点机制
《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打造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工程。记者看到,工程包括在惠城区和惠阳区建设中心城市综合旅游区、“乡土·生态”主题环城游憩带;在龙门县和博罗县建设北部山地综合旅游区、惠东沿江森林生态休闲区和环大亚湾滨海休闲度假区。
《征求意见稿》强调了百里生态旅游带、东江文化旅游带的概念。据介绍,“百里生态旅游带”定位为惠州市精品自驾生态旅游观光带。“东江文化景观旅游带”以东江为纽带,整合惠城区东江沿岸的景观、游憩资源,结合两岸景观林带改造、生态恢复等工程建设,对东江流域进行整体开发,由此打造区域性的文化景观旅游带,使东江最终成为流域范围内生态、文化、景观以及旅游联系的纽带。
《征求意见稿》提出探索国家公园试点体制机制,计划实施象头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重点加强自然保护、科研监测、公众教育、游憩展示和社区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生态系统和珍贵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数说目标
全市森林保有量超70万公顷
至2020年,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全市林地保有量不低于70.44万公顷,森林保有量不低于70.96万公顷,湿地保有量不低于3.889万公顷,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低于7.9%
● 森林覆盖率达到62.7%,生态公益林占林地的比例不低于50%,生态公益林一、二类林比例不低于85%
规划到2020年
● 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森林公园占国土面积比例达4.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平方米以上
知多D
百里生态旅游带
百里生态旅游带以S244省道、粤赣高速、广惠高速及其东延线为主要轴线,北起南昆山、罗浮山,南至东环大亚湾海域,囊括惠州所有生态旅游特色资源。包括一海(海滨)、二湖(西湖、白鹭湖)、三山(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四泉(龙门温泉、惠州汤泉、南昆山温泉、矮陂温泉)、五场(惠州、棕榈岛、汤泉、嘉宝田、涛景高尔夫球场)、六漂流(福田、南山、永汉河、罗浮山、响水河、川龙峡等漂流)组合成精品自驾车旅游线路。
来源:东江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