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人,别再错过楼市改革“窗口期”!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楼市剧情有了“反转”迹象。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减少,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增加。当下,应顺势抓住楼市降温的“窗口期”,加快研究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以解楼市调控之困。应当看到,此轮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楼市之所以由火爆转向降温,与今年9月底开始不断升级的限购限贷政策关系紧密。事实上,在近年来的楼市调控中,作为不得已的行政手段,限购限贷等措施确实在短期内发挥出一定作用,但也不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因此,从长期来看,唯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彻底解决高库存与高房价并存之忧。
当前,加快研究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具备有利条件。一方面,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取得共识。比如,尽管商品房具有投资属性和居住属性,但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深得人心。另一方面,从全局来看,经济步入新常态也为长效机制建立奠定基础。如经济转型升级意味着要告别 “土地财政”,由此相应的财政税收制度、土地供应制度等改革也会加快步伐,而这些也是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另外,经过多年分析研究,对符合国情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越来越清晰。
事实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涉及房地产市场的制度建设已经在路上。如借助不动产统一登记,个人住房信息“家底”不清现状有望得到改变;面对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量超过新房,住房租赁市场得以加快培育和发展。特别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等,更是从根本上破解楼市顽疾的制度建设之举。
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意味着要打破旧的利益格局,调整也会带来风险。以土地为例,不依赖卖地收入,有助于经济转型升级,但是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可能导致土地融资及其他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偿还风险。因此,要加强金融、土地、税收等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诚然,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面临道阻且长的挑战,但是楼市改革的“窗口期”不可一再错过,只有拿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形成长远的制度安排,才能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