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 发表于 2017-1-12 09:16:15

惠州城市发展如何坚持绿色化——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

11日上午,惠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回顾此次惠州市两会,“绿色化”成为贯穿政府文件、代表提案、分组讨论等各个渠道的高频词和城市发展的主基调。

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在参加市人大惠东团分组讨论时表示:“探索构建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体系,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实践,更是对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契合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将更好引领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

从每年投入20亿元种树、20亿元治水,到立法保护西枝江,从提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发展定位,到如今提出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回顾近年来惠州的多项动作,可以发现,对绿色化发展的坚持,对生态保护的坚守,已经成为其在改革中一脉相承、在践行中不断创新的发展方向。

保护前置立两部法呵护惠州山水


如何实现“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兼得,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长期坚守绿色发展的经验上,惠州用立法红线保护生态绿色,取得良好效果。

用一部法保护一条江。2015年5月,惠州成功入列立法法修改后全省首批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市。一年又一个月之后的2016年6月,《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部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惠州首部地方性法规开始施行。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成为条例最重要的制度设计。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裕瑾认为,生态保护补偿是我国大力推进的生态环保制度,尤其是在跨行政区域的生态补偿方面,目前还处在探索完善的阶段,国内立法对此作出专门规定的比较少见。

将条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比,处罚更严。如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罚款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可以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明显提升了罚款的下限。

为落实条例,惠州市环保部门对西枝江流域新建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前置审核,坚决禁止在白盆珠水库集雨范围布局工业项目和在西枝江沿岸区域建设污染型企业,还在西枝江流域建立市、县、镇(街道办)三级网络化环境监管体系,对重污染企业坚持每月一查。2016年以来,西枝江流域各级环保部门出动执法人员6000余人次,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约200宗,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12宗。

有山有水的惠州也并未忘记对“山”的保护。目前,《惠州市罗浮山保护条例(草案)》已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一审,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主动修复用两套核算推动城市转型


如果说法律为环境保护拉起了不可逾越的红线,此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自然资源资产清单管理制度,将让惠州做到对绿色“山水”资源的有据可查。

GEP,也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英文简称,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总量,是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实践。“探索构建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体系,实行自然资源资产清单管理制度。”市两会期间发布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惠州将培养绿色行动自觉,大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地空间,提升绿色发展指数,率先建成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据了解,所谓实行自然资源资产清单管理制度,就是理顺现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设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行使各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成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分别制定土地、森林、水、矿山、大气污染等资料清单,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质量变动情况,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的权益,积极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和监护的社会制衡机制,让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确保生态功能得到严格保护。

从很大程度上说,城市本身也就意味着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如何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做好生态修复就格外重要。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被列入2017年十件民生实事。根据规划,惠州将启动西枝江流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东江水源地生态安全体系1500亩,对全市50条主要河涌每月开展一次水质“体检”,继续实施考洲洋——罂公洲至赤岸区域海岸带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森林村庄120个,建设市域道路“两改造、两提升”体系1500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2.2万亩。

■代表声音
呵护百里海岸线,提升海洋保护效率


“海洋部门将坚守海洋生态红线,严格把关海域使用项目,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保障市县涉海重点项目用海。”来自海洋渔业部门的市人大代表刘文波在参加市两会分组讨论时表态,海洋渔业部门将打击污染环境、破坏海洋资源的违法行为,巩固考洲洋保护,打造美丽海湾,继续推进红树林种植,并适时申报国家级生态岛礁。

惠州拥有223公里海岸线,海岸带管控范围包括总面积473平方公里的核心管控区和1873平方公里的外围管控区域。为了保护好蓝色水湾,2016年12月,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的会议上通过《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对于规划,市人大代表罗会江提出,近年来,惠州在发展海洋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他希望政府充分考虑海岸带区域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产业规划要留有余地,同时加大永久保护自然岸线的比例,给后人留足发展的空间,对破坏生态环境的非法建设项目要坚决清除,对非法侵占海滩的行为予以严惩。

近年来,考洲洋等重点海域综合整治成效明显,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全省第一,惠州还获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市人大代表曾奕鹏曾去三亚“取经”,专程学习海洋保护工作。他在市人大分组讨论上提议,尽快出台海岸线规定的配套管理规定,并借鉴三亚等地经验,解决当前海洋保护涉及多个执法部门导致管理效率降低的问题。

对相关问题的热度还体现在代表提案上。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市两会数百份代表提案中,至少有14份政协代表提案和20份人大代表提案关注惠州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化”发展。

■他山之石
深圳盐田区算出城市GEP为GDP2.5倍

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旨在建立一套与GDP相对应、能够衡量生态良好的统计与核算体系。

中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机制于2013年2月25日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实施,以该项目为例,如果沿用GDP核算,亿利集团20年让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绿洲的总投入达到100多亿元,但其产出只有3.2亿元,但如果用GEP来核算,包括大气调节、土地涵养等多种功能,它的总价值达到305.91亿元。

2015年1月,深圳盐田区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改革成果——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并核算出盐田区2013年度的城市GEP总值约1000亿元,是当年GDP的2.5倍。据悉,盐田区正着手将城市GEP纳入到政绩考核体系和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建立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让生态资源指数成为政府决策的行为指引和硬约束。其GEP整个核算体系总共包含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为自然生态系统价值和人居生态系统价值;二级指标包括有生态产品、生态调节、生态文化、大气环境维持与改善、水环境维持与改善等11个指标;三级指标包括林业产品、淡水资源、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维持生物多样性、水环境改善、污染物减排、环境健康等28个指标。

来源:南方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惠州城市发展如何坚持绿色化——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