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读懂“惠州绿”
山水经 之领读·数据2013年,惠州提出走“五位一体”绿色跨越发展道路。2015年,明确“十三五”发展思路,强调绿色发展始终是核心理念,绿色化始终是目标追求。2016年底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这些年,惠州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守和笃行,播下的是生态种子,改善的是生态环境,提升的是群众生活水平,带来的是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 .3%、2016年前三季空气质量全国第三;不仅“绿”、“美”,惠州还“绿富”共赢:整个“十二五”期间,在每万元G D P能耗5年下降19%的情况下,惠州市G D P年均增长12%,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的年均增长达21%,经济总量跟财政收入都跃升到全省前五位。
“十二五”期间,在每万元G D P能耗5年下降17%的情况下,惠州G D P年均增长12%,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跃升到全省第五位;
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荣誉称号,
过去5年单位G D P能耗累计下降17%;
“十二五”至今,惠州环保部门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超过1000宗,年均否决率超过10%
水质: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常年保持优良水平,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49座
成功获评“国家森林城市”,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4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5平方米。新增生态景观林带783.4公里、碳汇森林50 .4万亩,新建湿地公园4个、森林公园32个。
全市省级生态镇、各级生态村占比超过80%
河涌整治:计划投入100亿元整治市区14条河涌,投入100亿元推动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整治,投入100亿元整治乡镇河涌污染。
海洋生态:近95%近岸海水水质达到一、二类水质标准,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全省最佳;
空气环境:20 15年、2016年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三。其中,2016年,惠州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优良天数354天。
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资源环境考核指标中,环境质量指数达99 .89%,其中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三级指标完成指数达100%。省环保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惠州空气质量排名珠三角第一。
2016年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9 .3%、42 .4%;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395亿元。
惠州以“绿色化”为引领,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内在要求。
●要处理好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更为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才能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让群众更加幸福地生活。
●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抛离“绿色化”去谈“现代化”,不让车水马龙的喧嚣淡化田园乡愁,不让钢筋水泥的森林湮没绿色生机。继续以“绿色化”为统领建设“现代化”,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一手“扬绿色之长”,一手“补创新之短”,依靠创新驱动生产方式“绿色化”,依靠“绿色化”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让人民群众更加向往的“现代化”。
开展绿色城乡“六大行动”,包括“护蓝”、“清水”、“净土”、“碧海”、“增绿”和“低碳”行动,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探索构建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体系,实行自然资源资产清单管理制度,培养绿色行动自觉,大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地空间,提升绿色发展指数,率先建成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绿色城乡“六大行动”,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市自然资本价值。
2015年广东绿色发展指数
“十二五”期间,在每万元GDP能耗5年下降17%的情况下,惠州GDP年均增长12%,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跃升到全省第五位;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荣誉称号,过去5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
计划投入100亿元整治市区14条河涌,投入100亿元推动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整治,投入100亿元整治乡镇河涌污染。
海洋生态:近95%近岸海水水质达到一、二类水质标准,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全省最佳;
2015年、2016年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三。其中,2016年,惠州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优良天数354天。
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资源环境考核指标中,环境质量指数达99.89%,其中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三级指标完成指数达100%。省环保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惠州空气质量排名珠三角第一。
来源:南方都市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