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三角的小渔村成长为世界级石化基地,大亚湾水更清、天更蓝!
大亚湾坚持将生态和自然条件的约束作为各项规划的前置条件。图为大亚湾红树林公园。王昌辉 摄
日前,惠州炼化二期22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顺利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验收。 二期建成之后,整个石化区的产能和规模扩大一倍。此外,市环保局还通报了全市今年6月及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今年上半年,大亚湾区在全市空气质量较好县区中排首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12,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石化区排污口附近海域水质满足功能区要求,水质保持良好。不久前,该石化区获评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和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成为全国石化园区在绿色化发展方面的典范。 “一两年前还是杂草丛生,没想到现在环境变得这么好。”在大亚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里,惠州市人大代表邬文钧感叹,在建设红树林公园前,这里是大亚湾有名的“杂乱差”地带,现在绿草茵茵,树木环绕,环境完全不一样了。该公园今年1月获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广东省第三个、惠州市第一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是全省首个位于市区的红树林湿地公园。 南海之滨的大亚湾,从珠三角的小渔村成长为世界级石化基地,保持了优良生态,让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洁净。从产业发展、城市提质到生态保护,无不浸润了绿色的滋养。注重生态的政策方案,让绿色的产业激发出持久充沛的发展动能,优美环境让绿色的生活方式成为该区域的绿色潮流。 今年上半年,大亚湾区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税)达108.3亿元,增长22.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在2015年增长61.6%、2016年增长111.3%的基础上,大幅增长29.9%,实现利润总额66.7亿元,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态势,展示出绿色化发展理念的贯彻为该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坚持“生态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近年来,大亚湾坚持将生态和自然条件的约束作为各项规划的前置条件,相继编制《生态区建设规划》《惠州大亚湾海洋综合规划》等系列生态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生态环保规划体系,并在“四规合一”中落实其统领性的作用。 大亚湾的经验表明,只有让生态规划成为其他规划的准绳,才能从源头上实现地区在各项事务中对生态的尊重;只有在发展思路上保持生态优先的初心不动摇,一个地方的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大亚湾石化区发展的里程碑式项目——中海壳牌炼化乙烯项目,不仅在建设投产时就坚持全球领先的能耗与环保标准,并在入驻之后不断开展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2015年以来,大亚湾区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综合性公园有板嶂岭公园、虎头山公园(一期)、滨海公园、海韵广场等。建设完成石化区北环路扩建工程二标、滨海十二路、石化大道、滨海大道东段等主干道绿化完善工程,绿化景观效果不断提升。2016年与2013年相比,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07%,建成区绿化率提高5.37%。 通过对已有的红树林湿地公园、虎头山公园、淡澳河带状公园等绿地资源进行整合,大亚湾正在通过构建城市慢行系统,使游客可以从东至西、由北到南充分体验具有大亚湾特色的湿地景观,并形成集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湿地公园。
2高门槛招商,换来“绿色化”产业生机勃发
“我们要打造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不仅仅是规模和数量的世界级,更是质量和效益的世界级,是安全环保的世界级。”大亚湾区主要领导在回答市民提问时如此阐释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以高标准打造石化区“优等生俱乐部”。大亚湾区围绕链条化、集群化、集聚化发展,委托全国权威专业机构编制石化产业“招商图谱”,瞄准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先企业,实行精准招商、绿色招商;实施由15项刚性量化指标组成的投资项目评估体系,先后引进SK化学、普莱克斯、东进世美肯、伊科思等一批优质项目。 以高环保门槛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大亚湾区制定环保审批正负面清单和差别化准入指标,严格执行“三个限批”(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实行限批)和“三个一律不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相关规范和功能区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节能减排环保标准和总量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从源头控制污染,严守环保安全底线。2014年以来,工业项目环保“一票否决”率达30%。 “选择落户大亚湾,就是看中中海壳牌的隔墙供应,我们产品所需的原料苯乙烯和丁二烯都是由中海壳牌供应,他们的原料是最好的。”惠州李长荣橡胶有限公司黄俊介表示,惠州李长荣将成为该集团全球最大的溶液丁苯橡胶生产基地。 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高达90%,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达到80%。不久前,该石化区获评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和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成为全国石化园区在绿色化发展方面的典范。 目前,石化区已落户项目79宗,总投资1678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九成。同时,世界化工巨头纷纷前来投资洽谈,石化区“优等生俱乐部”基本建成,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发展之路已愈发清晰。 3高水平投入,坚持走“绿色化”之路
从绿色化发展和产城人融合的高度追求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处,是这片湾区开展生态保护的立足点,并成为大亚湾在区域发展上的主动选择。 自2009年投产到2016年,惠州炼化累计实施节能技术改造30余项,总投资9500万元。“十二五”期间,惠州炼化节能目标12万吨标准煤,实际节能12.4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石化区用地紧张,但是大亚湾自始至终只允许在石化区范围内布局石化项目并实现封闭管理,避免生态风险对居住区的威胁。2013年—2016年,大亚湾连续投入1.5亿元,沿石化区东西北三侧建立绿化隔离带,完成绿化面积233万平方米,全面改善石化区的小生态和大亚湾区的大生态。 为了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惠州炼化投入4000多万元增加一套预处理系统,将高浓度污水COD降到2000mg/L左右,2014年又投资3000万元实施污水提标改造项目,实现含油污水全部回用,减少污水排放量约8760吨/天。 大亚湾的生态建设不简单着眼于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化解,而是立足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系统之间的和谐共处。 近年来,大亚湾大力推进森林进城围城、森林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等系列工程;合计修复岸线1980米,全面优化海岸生态,因地制宜打造森林公园、滨海公园、综合公园、体育公园、社区公园等多类型、多层级公园体系,创造性地开展“村庄公园”建设,已建村庄公园49个,今年再建21个,基本实现“一村一公园”。同时实施村庄公园扩面行动,启动建设10个社区公园,计划到今年底,具备条件的社区(村)公园覆盖率95.3%,到2018年,具备条件社区(村)公园全覆盖,大亚湾正逐渐变成“出门看得见山”的生态之城。 多年来,大亚湾对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近几年更是探索出“控、减、补”的治理策略,即控源头污染、减总量排放、补生态短板,全面化解发展对环境的冲击。比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建设4套大气自动监测站,对46种大气特征因子进行24小时监测,对全区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发布;在惠州市率先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查与整治,深入开展全区75家重点企业VOCs调查评估与整治工作,提出“一厂一策”治理措施,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对症下药,分阶段实施整改。 绿色投入或许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GDP增长,但长期来看,唯有坚持绿色化发展路径,才能让产业发展有可靠的基础,产业升级有了吸引人才、平台的理由。 2016年,大亚湾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1%,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石化区地下水、入海河流和石化区排污口附近海域的水质均无污染;在环保部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中,惠州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三,其中大亚湾区位列各县区首位。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