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安小姐 发表于 2021-8-20 15:59:38

自然爱好者彭宇南昆山上办“自然学校”探索“民宿+研学”之路

8月南昆。一声声稚嫩的童声,打破了大山的恬静。  “老师你看,这是什么动物?”“老师,这个果子可以吃吗?”孩子们眼里自然教育经验满满的年轻老师,是自然教育者彭宇。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踏着潺潺溪流,一路领略南昆山上奇妙的自然风光。  人们常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观察万物,感受生命的真谛。在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坪尾村,彭宇打造了一个以大自然为主题的民宿学校。在那里,同学们不仅可以看到奇花异草、虫鱼鸟兽,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在城市里不常见到的东西。孩子们通过学习提高了动手能力,也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走进山林经营民宿办起“自然学校”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彭宇喜欢大自然,喜欢游历世界。他原在国企工作,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南昆山,被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所吸引。去年疫情发生后,他决定走入山林,开设自然教育机构。不仅为城市的青少年与大自然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也为南昆山的民宿旅游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活水。  大学期间,彭宇参加过环保社团,并接触到许多自然教育活动与爱好者。从那时起,在云南边陲听长臂猿的呼唤、在印度洋看蓝鲸像喷泉一样呼吸、在非洲大草原看角马义无反顾地冲入鳄鱼潜伏的马拉河……带着一颗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心,彭宇探索自然的脚步越走越远。近10年间,彭宇与团队设计开发了多条自然教育路线,在全世界体验自然之美。见过天地间壮美的风景后,不仅进一步印证了彭宇内心对自然生活的无限憧憬,更坚定了他对自然教育的道路选择。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外旅游计划受到影响,常年游走四方的他也不得不在逼仄的隔离酒店度过了两周。“那时候可难受了。”看惯自然风光的彭宇彼时只能望着网页上的图片视频叹声连连。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在他的脑海里回音渐响:为何不将多年游历在外学习的自然教育理念在国内落地,开设自然教育机构,让国内的孩子们以及自然爱好者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多一点了解?  带着这样的想法,彭宇偶然一次与朋友在南昆山中坪尾社区游玩时,被周边的环境所吸引:层峦叠嶂的山峰里,有一栋4层别墅被山水围绕,当地野猪、松鼠、蛙类、蜻蜓等丰富的物种更让他大感“出乎意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自然学校”开始在南昆山660米高的山野里生根、茁长。“它其实是民宿,但是我们希望丰富民宿的内涵,让它变成一个教育的场所,变成一个除了住宿吃饭以外,能够丰富游客文化生活的地方。”彭宇说,现在家长带孩子到这里放松休闲之余,希望能够学习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像树屋、滑滑梯,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做的。还有这个面包窑,老师会带着他们烤烤披萨、做做面包,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教育引导大家关注南昆山环境保护  “快看,有萤火虫!”  “好壮观,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萤火虫!”  夜幕降临,彭宇领着一队孩子在山野里步行,偶遇了一群萤火虫。星星点点的亮光在黑暗中闪烁起舞,灿若繁星熠熠生辉。孩子们的惊喜声划破夜空,成为这座沉寂山林里绚烂的点缀。  中坪尾村位于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西南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是名符其实的避暑天堂。彭宇开设的自然研学教育课程,以“生活即教育,自然是学校”为理念,设置了许多有趣、特别的活动,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也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自然教育并不等于带着孩子们游山玩水,还需要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课程设计、活动组织策划等知识。”看着孩子们在山林间畅快地玩耍,彭宇的另一个想法油然而生。如何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认识自然,实现自我成长?  为此,他沉到书中查阅资料,深入到周边农村请教村民,结合南昆山本地特色,开设了动物摄影、手作步道、徒步穿越丛林、原野烹饪等自然教育课程。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朋友,既要独立生活,又要团队协作……这种课程设定,不论是对自幼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或是对父母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然而,走出舒适区,学会与大自然友好互动,学会独立与协作,正是这趟旅程的意义所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彭宇看来,这个变化的过程需要有教育、有引导。在他的倡导下,“自然学校”里不提供一次性用品,孩子和家长们需要自备牙刷牙膏。有时候,学校导师还会带孩子一起去捡垃圾,“这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希望大家共同关注南昆山的环境保护。”彭宇说。  “我觉得人类和动植物应该是和谐共处的,他们是一个生态链上的关系。”学生小王说,如果人们破坏了某一个生态链,人类也面临受损害的风险。保护动物,等于保护自己。  在南昆山660米高的这片山野里,孩子们解锁了一项又一项“人生首次”:第一次漫步在黑夜森林里看萤火虫、第一次溯溪、第一次亲手打造步道建造木屋……通过与大自然的深度接触,孩子们对自然有了近一步了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无声地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并进一步传播给更多的人。  研学赋能共建和谐南昆  一位第二次参加营队活动的女孩,与首次入学时相比,会更主动地照顾伙伴,为他人提供服务。建造滑梯过程中有很多粗重体力活,但她总能在各个间隙找到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这种变化,源于孩子们在修筑步道、建造树屋时所得到的自我认同反馈。“步道也好,树屋、滑梯也罢,不是为了自己而建,而是为了服务大家而建的。”每次开始一个项目前,彭宇都会对孩子们说,这个项目不仅是这次旅程的实体印记,还将为后来者提供一个更加方便舒适的环境。  实际上,这正是彭宇所倡导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体现。在他的构想里,“研学+民宿”的模式之于南昆山,只是提供一种服务性赋能,最终目的是实现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都市儿童成长三方共赢。  在山林内修筑步道,也曾遭到当地居民的不理解。为了打破隔阂、消除误会,彭宇与孩子们制订了调查问卷,深入到居民家中做调查,了解居民心声,表明自身善意。在多番努力下,当地居民逐渐理解了“自然学校”的初心。在彭宇团队的邀请下,部分居民还加入到“自然学校”,经过培训后,为远道而来的孩子们介绍自己生活的这片山水。  这种与周边的人、与环境友好互动的理念,同样体现在当地同行身上。落户南昆一年多来,彭宇与周边的民宿负责人打成了一片。闲暇之时,大家会相聚交流,分享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共建者”,与当地居民一起参与到南昆山的可持续发展中。  在彭宇眼中,这是一个增强当地凝聚力,营造“社区感”的重要过程:“南昆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当各种有趣的人在此有了良好的互动,就会形成独特的文化,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他说,“我希望南昆山可以成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内涵也丰富的地方。”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来源:惠州日报 采用旨在分享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然爱好者彭宇南昆山上办“自然学校”探索“民宿+研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