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科技赋能提升海洋综合管控能力
台风来临,设置在沿岸及海面上的观测设备将监测到的风、浪、流等数据实时传送到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通过水动力模型计算出风暴潮大小、漫滩区域等情况,从而为领导层防灾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这是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亚湾分局(以下简称“区海洋与渔业分局”)正在建设的智慧海洋智能平台的应用场景之一。据了解,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建设以海洋智能感知网、海洋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海洋政务智慧应用服务平台和智慧海洋研判运营中心四大模块为主,同时开展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环境调查,补充完善海洋本底资料。今年以来,该平台硬件、软件同步加紧建设并逐步投入使用,预计明年下半年建成并提供完整服务。
技术人员安装海洋数据观测设备
背景海洋经济发展快,海洋综合管控水平有待提升
众所周知,大亚湾是一座滨海城市,海域面积1319平方公里,海岸线63.1公里,海岛96个。多年来,大亚湾区依托优越的区位和海洋资源优势,构建了以临海化工为龙头,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为重点、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大亚湾区一直高度重视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原国家海洋局于2014年10日将大亚湾区列为全国首批4个海洋防灾减灾综合示范区之一,并于2016年11月通过验收。
区海洋与渔业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生产活动日益频繁,现有的海洋综合管控面临诸多挑战:如海洋环境监测布设不够、海洋灾害预警报方式方法有待更新、污染防控预警设备落后、海上执法手段单一且高新技术执法手段缺乏、海洋观测系统和数据存在信息孤岛、共享不畅等。
智慧海洋智能平台建设将力求解决上述问题。据介绍,“智慧海洋”,是以海洋信息采集与传输体系为基础,以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海洋大数据为支撑,将海洋权益、管控、开发三大领域的装备和活动进行体系性整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海洋资源共享、海洋活动协同,挖掘新需求、创造新价值,不断提高海洋安全能力、海洋管理能力和海洋开发利用能力,逐步实现国家经略海洋的战略目标。
建设包括四大模块,提供智慧海洋业务支撑
今年初,区海洋与渔业分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建设。
据了解,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海洋智能感知网、海洋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海洋政务智慧应用服务平台和智慧海洋研判运营中心四大模块。
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项目负责人解释,搭建“海洋智能感知网”,就是在整合现有海洋环境观测设施的基础上,在大亚湾海域增设一批海洋数据观测设备和内容,比如集成卫星和航空遥感、地波雷达、浮标、潮位仪、声层析、光电视频、航次调查等,再结合现代化通信、4G/5G和互联网等高速通信传输系统,构建“空—天—地—海(海面—水体—海底)”一体化的智能感知网。
技术人员安装海洋数据观测设备
据介绍,“海洋智能感知网”共投入40多套感知设备,第一批次设备已完成安装和调试,第二批次设备正安装和调试,明年将投入第三批次。“这些设备有的安装在沿岸居民区,有的在海岛上,有的在码头港口,希望市民朋友们看到它们不要去碰触、破坏。”该负责人说。
而海洋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海洋模式”高度集成的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平台,作为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的智慧中枢,实现原始数据到结果应用的转换。“比如海洋智能感知网感知的数据,会实时传输到这个平台,通过数据智能分析、海洋三维水动力和风暴潮漫滩模型、视频智能融合视频图像识别等模型计算推演,为应用系统提供运算支撑。
据悉,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将构建集防灾减灾、污染防治、执法管理、渔业管理和海洋资源管理等系统于一体的“一张图”政务智慧应用服务平台。
日前,在大亚湾防灾减灾预报中心,项目人员展示了该平台已完成的部分观测和数据采集功能。登录大亚湾智慧海洋网络平台,大亚湾海域内的船舶清晰可见,点击任何一艘船舶,其型号、证件、归属、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该平台还已接入海洋感知网光电视频,点击任何一个摄像头,即可实时现场调看。
此外,集在线监测、自动监控、预测预警预报、执法管理和应急指挥决策于一体的研判运营中心正在装修中,即将完成大屏显示、会议系统等的安装调试,具备使用条件。
知多点
“智慧海洋”“智慧海洋”,是以海洋信息采集与传输体系为基础,以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海洋大数据为支撑,将海洋权益、管控、开发三大领域的装备和活动进行体系性整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海洋资源共享、海洋活动协同,挖掘新需求、创造新价值,不断提高海洋安全能力、海洋管理能力和海洋开发利用能力,逐步实现国家经略海洋的战略目标。
智能平台四大模块1 海洋智能感知网2 海洋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3 海洋政务智慧应用服务平台4 智慧海洋研判运营中心
来源 惠州日报、惠州头条A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