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湾 发表于 2022-1-24 21:40:15

大亚湾三处革命遗址入选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

本帖最后由 湾湾 于 2022-1-24 21:41 编辑

去年是大亚湾开发区建区30年。在这片朝气蓬勃的热土上,除了丰富的海岛资源、逐鹿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历史悠久的海洋民俗文化外,还有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2021年,位于大亚湾区的严尚民故居、黄业故居和横畲革命烈士纪念碑三处红色革命遗址入选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这三处红色革命遗址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党史资料(基地),它们的故事通过各种形式进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被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了解、铭记。//

严尚民故居


严尚民故居全景。【简介】严尚民故居坐落于大亚湾区澳头街道沙田社区沙田居民小组。故居建于1928年,坐北向南,砖木结构。1938年10月,日军登陆大亚湾后火烧严尚民故居,仅剩房屋结构主体。新中国成立后经修缮重建,由原三层改建成二层,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目前未保护开发利用。
人物故事
严尚民(1915~1997年),原名严奎荣,笔名陈虹、公曼、羽浪、严霜、向日葵。1915年出生于大亚湾区澳头街道沙田社区沙田居民小组。曾任香港惠阳青年会回乡救亡工作团团长、东江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惠阳县第二区(淡水)行政委员会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珠江地委常委、珠江军分区司令员、珠江专署专员,兼任珠江地委统战部长、珠江地委纪检副书记、专署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1953年起,任华南分局交通运输部办公室主任、秘书长,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1958年起历任广东省工业厅厅长、省交通厅党组书记兼厅长、省航运厅厅长,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副省级)等职。1987年6月离职休养,1997年3月病逝于广州。


少年时期接受革命思想影响初露锋芒
1929年,严尚民入读光祖中学,与后来成为亲密战友和终生朋友的叶锋同班。他们思想活跃、学习很好,秘密阅读被禁进步书刊。1930年9月,光祖中学爆发了一场学潮:学校当局对一场篮球比赛处理不公正引发学生罢课。严尚民是这起学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后学校当局以其“宣传赤色嫌疑”为由,将他和叶锋等8名同学开除。
1931年,严尚民和叶锋一起转学到秋溪乡(现惠阳秋长)沙坑的象山中学。学校所在地是叶挺的家乡,这是一所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在这里,严尚民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主编校刊《梨社》。这时,他“已立志将来做共产党员那样的人物,以消除社会的黑暗”。“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丢掉了东北三省。消息传到学校已是第二天晚上,严尚民把他那件被同学戏称为“和服”的睡衣拿出来,用毛笔写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个大字,挂到学校礼堂正面大厅上。接着,他又找来几名骨干同学商量组织巡回宣传队,号召清除日货、反对不抵抗主义。他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了一个剧本,揭露日寇进攻沈阳,国民党当局纸醉金迷、拱手让出沈阳的罪行。该剧在学校操场搭棚演出,周围乡民都来观看。其过人的胆识、强烈的爱国热情,令同学们十分钦佩。

留学东京因创作抗日诗歌被捕经受考验

1935年,严尚民在广州南海中学毕业后自费留学日本。他一方面积极学习日语和日本文化知识,一方面参加各种进步社团活动,先后结识了郭沫若、林林、马苏生、李春潮、林楚君等文化人士。到日本的第二个月,1935年10月,严尚民用笔名“陈虹”在《留东新闻》上发表了一首诗《怒吼吧!日本无产阶级弟兄们》,很快在留学生中流传开来。1936年4月,东京举办留日学生文物展览,他的《怒吼吧!日本无产阶级弟兄们》和《两滴血迹的对话》两篇诗歌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给他带来杀身之祸。1936年5月4日,严尚民被日本特警抓捕入狱,在押期间遭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屈。东京的中国留学生组织呼吁释放严尚民并给他送衣物。一个月后,严尚民被押解出境,回国后回到乡下,一边治伤一边自学,曾在澳头小学任校长。对于这段留日经历,严尚民后来回忆:在狱中我是坚决不屈服的。这时期虽然学习热情高,但终究闯了祸。那时我不知道留学生中有没有共产党员,自然也没有积极去找,心里还一直以为只有红军中才有共产党员。


东江地区第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区长”

不久,严尚民接到叶锋来信赴港。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加入惠阳商会青年部。1937年,他推动成立惠阳青年会(简称“惠青”)并负责日常会务。1937年8月,严尚民在叶锋的介绍下入党。“惠青”成为中共在香港所领导的三大群众团体之一(其他两个是海员工会、馀闲乐社),是当时香港最有威望的一个先进爱国青年组织,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起到先锋作用。“七·七”事变爆发后,严尚民回到惠阳淡水和大亚湾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广泛发动群众抗日。这件事在香港引起连锁反应,许多群众团体也纷纷回到内地开展救亡工作。1938年10月12日,日寇从大亚湾登陆,淡水、惠州沦陷。同年12月6日,敌人撤出淡水。7日,曾生率领游击队开进淡水,维持治安,救济灾民,安定社会秩序,并召开群众大会,成立淡水区人民行政委员会,民主选举严尚民为主任。就这样,严尚民成为东江地区第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区长”。上任后,他抓紧稳定社会秩序,救济灾民,促进生产,办了许多实事。半年后,国民党当局以“年轻,需要深造”为由,免去严尚民的“区长”职务。之后,上级派他开展敌后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严尚民在珠江三角洲为建立珠江纵队,开展珠江敌后抗日游击战做了大量工作;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团结争取地方抗日自卫武装,不断打击敌伪势力。抗战胜利后,严尚民被组织留下坚持地方工作,没有参加东江纵队北撤。1947年春,他被派到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任书记,统一领导九连地区的党组织和武装部队。在他的领导指挥下,粤赣边支队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在九连地区连续作战,取得五战五捷,并迅速解放了几个县城,使九连地区连成一片,有力地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南下作战。为配合野战军解放广东的三路大军直插广州,他率领三个主力团奔向广州南线,占领市桥、大良,解放番禺、顺德,把他抗战时期开展活动的地区重新夺回到人民手中。(资料来源:中共惠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怀念严尚民》,1999年12月印行。)

横畲革命烈士纪念碑


横畲革命烈士纪念碑。【简介】横畲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大亚湾区西区街道横畲村厚福村民小组公田环处的山坡上。1949年末,当地大队申请将黄生如、王才、李球三人骨灰合放在现今塘布村村道与横畲村村道交接处,建一座纪念碑。2000年左右,因修路等开发建设,该处被征用。王才的家属王云光将三者骨灰搬至厚福村的石岗排处安放。2015年,大亚湾区管委会对横畲革命烈士纪念碑在现址进行重建。纪念碑坐西向东,占地138平方米,碑高5.1米,碑座呈正方形,方径3.6米。重建后,这里成为大亚湾区各单位、街道办及附近村民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人物故事
王才,男,汉族,1900年2月出生于现今的大亚湾区西区横畲厚福村,中共党员,1943年3月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加入游击队前,其积极配合当时在厚福村开展敌后斗争的游击队工作,加入游击队后,其英勇奋战,在现今地名为深圳市葵涌的地方作战时有立功表现,被任命为武工队队长。1948年5月,在原田头山(现深圳坪山新区田头村)作战时牺牲,时年48岁。(该信息来源于广东省惠阳县革命烈士英名录。)黄生如,男,汉族,现今深圳市坝光村人,1940年参加抗日游击队。牺牲前,任东江纵队护乡团三团惠阳大队副官。1947年秋,在执行任务时,途经原惠阳塘横村(现西区横畲廖屋村)惨遭敌人砍头杀害,头颅被挂在澳头三角码头,身体被遗留在塘横荒地,后被当地村民就地埋葬。(该信息来源于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李球,男,汉族,1930年5月出生于现今大亚湾西区塘布村塘田村民小组,1945年3月参加东江纵队,1948年6月执行任务途中,在原宝安县坪地(现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作战时牺牲。(该信息来源于广东省惠阳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黄业故居


黄业故居。【简介】黄业故居坐落于大亚湾区澳头街道小桂村黎屋村民小组。黄业故居建于1945年,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其孙子改建,未恢复原状,目前未保护开发利用。
人物故事

黄业(1919~1997年),原名黄业成,1919年5月在大亚湾区澳头街道小桂村黎屋村民小组出生,并在这里度过了幼年时代。早年参加“海岸读书会”、大亚湾海岸流动剧团和坝光抗日自卫队等抗日组织。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阳台山、东莞百花洞、梅塘等战斗,组织创建五岭革命根据地,指挥新田白云点和平原战斗、琶江战斗等。新中国成立后,黄业先后担任北江军分区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离休后被中共广东省委聘为党史工作顾问,担任广东省老区建设研究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为老区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1997年11月病逝于广州。
参加海岸读书会和海岸流动话剧团活动
现在的大亚湾澳头小桂村,在新中国成立前是惠阳桂岗乡,位于大亚湾、大鹏湾的中间。黄业在《海岸风云——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大亚湾、大鹏湾救亡运动的回顾》(《永远的丰碑——惠阳惠东大亚湾抗战实录》)一文中追忆了“海岸读书会”和“海岸流动话剧团”成立及发展故事。据记载,“九·一八”事变后,时代的潮流使桂岗乡这个海岸乡村发生根本的变化。乡公所隔邻的坝岗小学,成了当地一群热情纯洁、追求进步、关心国家存亡的青年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每到暑期寒假,志同道合的学生、教员和地方上的一些青年,经常集中在这里,议论国家大事,学唱救亡歌曲……1936年冬,在黄闻同志的倡导下,海岸线上的年轻人利用寒假,在坝岗成立了“海岸读书会”,黄业等人是第一批会员。读书会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进步书刊,举行时事座谈会、讨论会和文艺歌咏等活动,团结教育青年,提高思想觉悟,投入救亡运动的洪流。它在大亚湾海岸起到了传播革命思想的良好作用。读书会的成员,后来绝大多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间,严尚民、叶锋、刘宣等同志组织了香港惠阳青年会回乡救亡工作团,首批十多人回到淡水,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促成了大亚湾、大鹏湾这两个毗连海湾爱国青年的合作。这一年的8月间,由黄闻发起,在坝岗成立了“海岸流动话剧团”,除了原来海岸读书会的成员外,在宝安县的大鹏城、王母圩、葵涌地区从事救亡运动的多位进步青年也参加剧团或配合剧团的演出活动。这个剧团成为东江沿海地区有知识的、具有活动能力的一个救亡团体,成为东江海岸青年的集聚点。


坝岗自卫战打响惠阳人民武装抗日的枪声

《海岸风云——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大亚湾、大鹏湾救亡运动的回顾》中记载,1938年5月,国民党政府从惠州派来了一位教官组织训练自卫队,蓝造同志和黄业同志热情接待了这位教官,并积极配合他发动青年参加自卫队,海岸读书会的成员多数参加了,集中了四五十人、二十多支各式各样的枪支,进行了十多天队列、行军、侦察、射击等训练。之后,自卫队正式推选黄岸魁同志为队长,黄闻同志负责政治工作,成为一支有初步组织规模的、有政治军事基础的群众抗日武装团体。
1938年10月11日晚,“海岸流动话剧团”在坝岗圩演出。夜间11时左右,演出完毕的同志正在卸妆,坝岗海滩外突然传来一阵阵“哒哒”的声音,漆黑的天空出现五颜六色的信号,大海好像在翻腾,整个海湾都震荡起来了。第二天(10月12日)拂晓,敌人在小桂、澳头、霞涌、稔山一线登陆,国民党守军毫无抵抗,整个大亚湾海岸防线完全崩溃,敌军直入淡水、惠州,广州沦陷。
大敌当前,坝岗乡公所几个鸦片烟鬼逃之夭夭,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群众各自往深山里逃难。这时,坝岗抗日自卫队取代乡公所,维护社会治安,保卫群众,在海岸线巡逻放哨等。黄业在《海岸风云——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大亚湾、大鹏湾救亡运动的回顾》《惠阳成为东江抗日根据地的回顾》两篇文章中回忆:日寇登陆后的第三天,即10月14日下午两点钟左右,一艘摩托艇向坝岗海滩开来,靠岸后,鬼子下来数十人,沿着沙滩红树林进入坝岗圩东侧的西乡围村。早已集结在坝岗小学的坝岗抗日自卫队,得知敌人进村后,队长黄岸魁和黄闻立即带领自卫队登上西乡围村后面的山头。当敌人在村里疯狂肆虐的时候,自卫队20多支枪向敌人开火了。
枪声响后,进犯之敌惊慌失措,乱成一团,丢下抢掠的物资、牲口等,往海滩逃窜。自卫队冲下山来到海堤,狠狠地向推艇逃跑的敌人扫射,在山上隐蔽的群众也登上山顶挥舞着竹帽、锄头呐喊助威。太阳快下山时,鬼子开艇逃跑,在沙滩上留下血迹斑斑的罪证。
这场坝岗小战斗,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点星火,但打响了惠阳人民武装抗日的枪声,是东江人民开展游击战争的前奏。
资料来源:中共惠州市惠阳区委党史研究室、惠东县委党史研究室、大亚湾区委组织部编:《永远的丰碑—惠阳惠东大亚湾抗战实录》,2008年1月印行。

来源:惠州头条,采用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亚湾三处革命遗址入选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