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15年前的今天。一个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离我们远去了。这个毕生渴望像鸟一样飞翔的诗人,将自己生命的钟摆停留在了1989年3月26日。他生命的年轮永远定格在25岁。
这个诗人便是海子。
对于海子,相信所有热爱诗歌并关注中国新诗发展走向的人是不会陌生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海子作为一个优秀的青年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充满青春、激情以及纯粹的不朽诗篇,而且更在于他以一种卓然超群、非同凡响的艺术气质走进了历史,得以永恒。他的诗歌精神比他的任何一首诗完成得都令人经久不忘。海子连同与他一并消失的那个抒情年代,为今天沉寂落败的中国诗坛谱写了一曲哀婉而悠长的挽歌。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干净彻底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的雨水一样幸福
--海子《活在珍贵的人间》
就像许多诗歌热爱者熟知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柳树》、顾城的《一代人》和食指的《相信未来》一样,人们对海子的诗,最熟悉的莫过于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于坚说:“海子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海子是小农社会最后的才子之一。”也许是过于天真地听信所谓的现代文明已走入死胡同的似是而非的说教,在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激烈冲突中,海子别无选择地选择了乡村。尽管村庄可能是破落的,土地也可能是贫瘠的。但在海子看来,那是一块焕发生命力和纯情的圣土,也是诗歌诞生的摇篮。海子的目光永远是朝向远方的。但这不是前瞻而是回望。在《民间主题》一文中,海子这样阐述他的诗观:“在隐隐约约的远方,有我们的源头,大鹏和星日白光。西方和南方的风上一只只明亮的眼睛瞩望着我们。回忆和遗忘都是久远的。”他认为:诗应是一种主体和实体间面对面的解体和重新诞生。他说:“我写了北方,土地的冷酷和繁殖力,种籽穿透一切在民族宽厚的手掌生长。我写了河流,我想触到真正的粗糙的土地。”
当代著名青年诗人、诗歌评论家伊沙在评价海子及其诗歌时说:“海子的诗歌及其成就完全是个人行为的结果,是其天才的光芒的一现。一种形式滞后的诗歌,因为注入了天才的灵光的青春的血肉而使得自己变得辉煌起来,也在身后留下一道沉重的阴影。海子的存在及其巨大的影响力,使中国现代诗的主流‘倒流’了。”伊沙的这段话可谓中肯而客观。坦白地讲,海子的诗歌,我读的并不多也不十分欣赏。他不像顾城那样更让我易于接受,但这些毫不影响我对他的尊敬。我更看重的是海子对诗歌的热爱与痴迷,以及他身上所具备的与生俱来的浪漫主义的诗人物质。海子之死,无疑在一定程序上提升了海子的知名度,使他的名字和他的诗歌能在更宽泛的时空内发出巨大的回响。血液、火焰、飞翔和太阳是海子诗歌的主要意象。15年前的阳春三月,当火车呼啸着从海子年轻的躯体上碾过,这些无数次出现在他诗歌中虚拟的事物都一定会真实地在他的眼前一一闪回。我想,也就是在那一刹那,海子终于成为他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中的“诗歌帝王。”
故乡的小木屋、筷子、一缸
清水和以后许许多多日子
许许多多告别
被你照耀……
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
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
一些果结在深深伯地下
——海子《新娘》
一去十载又七,17载岁月悠悠,恍如一梦。海子走时,为中国诗坛种植了大片大片的“麦子”,现在,我们仍能越过这块金黄的麦田的上方,远眺到海子那25岁的袅袅而升的诗意的灵魂。灵魂在飞舞的时候,样子的确是很美很美,很轻很轻的。
灵魂在高处。
低头匆匆赶路的我们只能在偶然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那轻柔的风是如何抚慰了我们年轻的不曾着陆的心……
海子代表着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之后,还会有诗人。就像诗人余光中所言:“春天死后还有春天,凤凰死后还有凤凰”一样。某一天,我们翻开历史,我们还会见到海子,见到这们优秀的青年诗人。他的眼神很执着,他的嘴角很任性。在一丝不被察觉的悲凉的笑意中,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苍白。诗人可以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然而,诗歌的光芒却必将永远照耀我们不断前行的人生之路。
我们怀念海子,我们怀念诗歌。
怀念海子,其实就是怀念我们曾经拥有的纯洁与激情。
怀念诗歌,其实就是怀念我曾经拥有的爱情和青春。
海子简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城外的高河查湾。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先后自印诗集《河流》、《传说》、《但是水、水》、《麦地之翁》(与西川合印)、《太阳,断头篇》、《太阳,天堂选幕》,另有长诗《土地》(已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太阳,天堂和唱》,1988年写出仪式诗剧三部曲之一《刹》。1989年3月26日,他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杰出的,天才的创造力在中国的诗坛留下了独特的光芒。海子曾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特别奖、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部分作品已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而他留下的大约200百家万字的诗作、剧本、小说和论文已整理出版。
海子之死
1989年3月26日下午。
山海关至龙家营的一段慢行铁轨旁,一个穿着干净的年轻小伙子在那里上下徘徊、逗留了好长时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这个年轻人从墙壁上撕下一块纸片,用铅笔合劲地写下了:“我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年轻人把随身携带的四本书《圣经》、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说选》摆到一边。
他慢慢把身子躺在铁轨上,腰部紧挨着轨道。一列火车呼啸而来……
这个年轻人便是诗人海子。
这一天既是他的祭日,也是他的“生日”。
这一年,他25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