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发表于 2010-7-20 10:40:15

“折子戏”的随感

有朋友给我介绍了一首黄阅的《折子戏》,听着黄阅那空旷的声音,听着歌中所描绘的“戏”的精彩和所悟出的人生理念,让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慨。对于“戏”我了解不多,更确切的说对“戏”我一窍不通。记得小的时候就喜欢看“采茶”,不知道这是不是“戏”的一种,只知道看到那些演员花脸、彩衣的很好玩,有时候看到戏剧的精彩动人的表演或笑或哭,却也不知为何会这样。长大了,为人妻,也为人母了,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喜欢看戏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长大了,生活改变了,兴趣也会随时间、空间和心理而改变呢?可是现在听着这首歌就想了解“戏”的真正含义,以及想去感悟戏与人生到底有怎样的联系。
   在网上搜索,才知道,原来“折子戏”,顾名思义,它是针对本戏而言的,它是本戏里的一折,或是一出。要演出全本戏,既费时费人又费事,所以到后来慢慢就不演全本戏,只演其中相对完整而集中突出,还能展示演员水平的几出折戏。流传至今的以折子戏多,不少久演而不衰。究其原因:从内容上看,好的折子戏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其思想观点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在结构安排上,往往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紧紧抓住观众。从形式上看,京剧折子戏集中而突出地体现了京剧的艺术特征,即生、旦、净、丑的不同行当,唱、念、做、打的基本四功。当然,大多折子戏不是全面对此艺术特征的体现,而更多的则是侧重于京剧行当或四功的某一方面,从而成为这一方面的代表作。第三,与形式上体现京剧的艺术特征相联系的,有些折子戏经过京剧艺术大师的精心创造,赋予个人在表演艺术方面鲜明特色,逐渐成为京剧艺术流派的代表剧目。这应当说是京剧折子戏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它久演不衰、得以流传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歌中唱的正是这样:“ 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你演的不是自己,我却投入情绪,弦索胡琴不能免俗的是死别生离。 折子戏不过是全剧的几分之一,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魅力,才没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如果人间拭去脂粉的艳丽,还会不会有动情的演绎。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在剧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欢乐悲喜,如果人间失去多彩的面具。是不是也会有人去留恋去惋惜。”或许这才是折子戏吸引人的地方。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出“戏”,戏里,戏外,戏中人,有时会是自己,有时也是别人,可能是最亲近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匆匆过客;这出“戏”,可能让自己铭心刻骨的,永不放弃,尽心竭力的去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也可能让自己伤痕累累,不得不放手,让一切随风而逝,然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换自己的角色再重新演绎不同的人生轨迹。
   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没有上演开始和结局,只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在剧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欢乐悲喜。或许这让人很开心,也觉得很美好,可是这里面是不是缺少了些什么呢?缺少了完整和真实呢?我觉得现实或许有时候很残忍,但毕竟让人的生命比较完整和真实。不管开始是怎样的顺利或是怎样的困苦,结局是怎样的美满或是遗憾,可是这毕竟是自己要经历的,真能把这些都去掉,只在乎最成功的一部分吗?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活的方式了,世上无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很完美的生活,这就看自己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善待自己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人事的含恨不如意,就体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如果要我选择,我不会选择让自己是一出折子戏,那不是真实的自我,那样我会觉得自己把自己包裹得太严实,那会让自己喘不过气来,带着假面具去生活,那样自己该是多累?我宁愿活在真实的自己当中,活在真实的现实生活当中,即使有时候自己不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欢乐悲喜,即使有时候生活会让自己很烦恼,即使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但起码我付出过,我努力过,那我就不会太苛刻自己,不会留下太大的遗憾。生活给予我的,我都要全盘的接受,全盘的去领悟和享受,即使有时会伤了自己,即使有时没有好的开始,即便等不来自己想要的完美结局,但毕竟我愿意去尝试,愿意去经历,那样才觉得自己的人生够完整充实。其实生活给予我的是一笔可贵的财富,那就是让我好好的去领悟人间的真假、善恶、美丑,让自己能明辩是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折子戏”的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