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色人生
去冬今春,从西伯利亚出发、扫过大半个神州的寒潮频频侵袭,让这个地处粤北之北的雄州小城每隔几天就要颤栗一番。而我每天的出门,必然裹紧衣襟,骑车或步行都得迎着无处不在的北风,匆匆上路。穿过朝阳西路,整个身影就融入了熙熙攘攘的雄州大道上。在拐角的高楼下,蛰伏着一人一车,人是年已不惑的中年妇女,车是缝纫机,广东人习惯叫作“衣车”。起初未有认真的留意,以为是某个厂矿的下岗工人自谋出路临时摆弄的摊档。但是每日的上下班,因避着寒风而移步楼下的过道,每次的经过都会自然地看上一眼或几眼。直到有一天,我采访回家,突然被她撑起的金色太阳伞所吸引,仅仅是风、伞与人和谐的搭配让我止住了前行的脚步。
我从包里拿出数码相机,调好,不动声色地近距离地连按快门。她听到了快门“咔嚓”的声响之后,偶尔地抬起头来看我,略带着中年妇女特有的微笑。然后又埋下头去,认真地缝合着一个中学生拿来的红色旗布。那日的北风很大,呼呼地从高楼上俯冲而下,扫过朝阳西路。而她的摊档就蛰伏在路口,朔风丝毫未对她有所同情,于是她就斜撑起一把硕大的金色太阳伞,阻挡寒风,成为街头一角暖色的亮丽景致。
金黄色的伞与红色的旗布构成了暖和的色泽,映照着她和那个中学生的脸,像烤着炭火一样的温红。她一会儿用手牵扯着旗布,一会儿抬起头来看我。那个中学生看上去很稚气的脸也冲着我微笑。我移步向前,直到寒风吹不乱我的头发。
于是就自然地交谈起来。于是才知道她姓黄,40多岁,是个家庭妇女,从未有过单位也就没有所谓的下岗工人之称。人家都叫她黄姨,出来摆这个缝补衣服的摊子已有四五个年头。没有深入了解她的家庭背景,只从她面带笑意的交谈中,认定她是个善良的人,做着一份最普通不过的事(断不能称之为职业的)。她只为家计,或者家庭本就生活困难,孩子或许还在读书,每年要交付一笔不菲的费用。在这个僻远的雄州小城里,像她这样的年龄要找一份工作十分的不容易。许是她年轻出嫁时就学会了缝纫,料不到经年之后,这份只为家人缝缝补补的活计竟然成了她谋生的技能。
被金色太阳伞罩着的一小块天地,寒风绕道而行,成为街头的一小处温暖港湾。黄姨就每日的从早到晚紧挨着一家药店的玻璃门坐着,面前就只这台衣车,颜色也很陈旧,却殊不知已陪伴多年,被她每天早出晚归地推着,维系着一家的一日三餐和孩子的希望前途。
此后的日子里,乍暖还冷,我依然走在上下班的路上,也就时见黄姨的金色太阳伞斜撑在那里。不管有人没人,她忙着,经常低着头用心地缝补着市民拿来的旧衣破服。而我每每见此情景,心头总有一股暖流涌荡。其实,在雄州小城的大街小巷,这样小摊小档不少,也正是她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手艺,为他人,也为自己和这个社会缝补、驱寒、保暖,在一针一线中营造温馨,构筑和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