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今天我们去同安的一座寺里进香,不是为自己,不是为家人,是为我们即将面对高考的学生。除了我以外,所有的人都买了一把香,从寺门一进一进拜进去,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心里在许着什么愿,在请求佛祖赐予什么福祉,然而他们那虔诚的神情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如果我现在的祈愿是有效的,我祈求佛祖让他们都能如愿。我是一进一进看进去的,不是自己没有牵挂,也不是自己没有心愿,更不是自己对佛祖有什么疑惑,而是被一种情感支配着,牵扯着。寺的正门扁额是弘一法师的真迹“梵天禅寺”,写得疏朗而空阔,一下子就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同时,他又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许多文化名人。
我本该这样介绍他的,可是我觉得不妥,因为弘一法师和那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李叔同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如果他老人家依然健在,一定会同意我的说法,他的一切教育成果、艺术造诣都是他身为李叔同时所为,与法师的身份无关,也就是说他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所有成就,对他来说已成隔世的云烟,依稀曾有实际已无,李叔同的是非功过与弘一法师无关。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绚丽至极而归于平淡——这才是弘一法师。法师曾经在此寺挂单,我希望能找到法师的一些遗迹。为什么他能够轻易地放下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而走进灵魂的世界呢?我多么渴望明了是什么使他把短短的六十几年过成两个世界啊!
然而,我什么也没找到。我在每一尊佛像前默立,希望得到佛的开示;我静静地站立,敬穆地看着众多信士随着寺僧礼佛,听他们空灵的颂佛的歌吟。突然间就有一种空当当的感觉,不知眼前的一切所为何来,不知道曾经的颠沛意义何在。没有佛像我们就找不到佛吗?没有香烛我们就不能和佛祖交往吗?我想让这种瞬间的心绪把自己从地上提起来,提到一个很高的地方,可惜我没做到,我的躯体太重了,而我的灵魂和躯体死死地纠缠在一起。“俗客来斯防石笑,山僧居处有云飞”,我是何人,大师是何人!
面对缕缕香烟,我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牵心连骨的人和事在心中回放,竟有那么多!把可以舍弃的剔除,依然让我翻阅许久。几经淘漉,就只剩下亲情和友情了——我无奈地暗笑:如果再让我割舍,我就要生怨恨之心了。也罢,就将这作为我心中的佛吧,让我的心香终日为它们缭绕,在一切可结的缘之间扩散,直到我牵挂的人和牵挂我的人浸透了香味。
迈出最后一道门槛时,看到一位同事长跪石板,向着家的方向高高地擎着一柱香,久久不起。这是一个何等洒脱的男人啊,长得英俊,做事干练,竟也有许多不愿告人的心事吗?出来以后,看到的是他匆匆离去的背景,听说,他的老父正在医院里,即将离开人世……
寺门外古老的刺桐在冬日的夕阳下静视着步履匆匆的进香人,我的心里骤然轻松很多——梵天禅寺自隋以来千余年,老树伴它也该有几百年了吧,尚且在这寒冷的季节、向晚的时光里舍不下几片叶子,我又何必苦苦纠缠于自己不能忘怀的那些人、那些事呢?突然忆起曾经在哪里看到的一幅禅联:浪击龙宫鼓,风敲梵刹钟。钟鼓不能自己发出声响,我又怎能一个人笑出声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