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支石界
走进那条石壁连亘十余里的山谷时,已是夏季了。兄弟,南方的夏季好似水性扬花的勾栏女子,令人躁动。但走进这条山谷时,想象中的躁动早已被另一种震慑所替代。图志里那许多的仙佛与传说仿佛都随风退进了两边的寂静山谷,唯一凸现的是几亿年前的某次“激动”喷涌而出的层层叠叠的石灰岩了。
走在这条山谷里,正午的阳光把这石界照射得更加坚硬起来。重重叠叠的山、形形色色的峰、孤孤单单的寺和三三两两的人都在石灰岩的构造下变得怪诞、神奇、空灵起来。或是横亘如屏、或是壁立千仞,环绕峰峦,奇绝万状。
这样寂寞的石界,却也隐藏着一个曾经热闹的佛国(五代十国,王朝交迭,佛寺荒废。唯地处江南之吴越王亻叔,尊崇佛教,吴越一地,佛教独盛。住于宁德市的支提山寺便盛于斯。规模最盛时所辖寺、殿、庵是、亭、塔等佛迹达百余处之多,其中便有那罗岩窟、辟支寺)。百年沧桑,那罗岩窟依然香火不绝,辟支寺几成废墟,梵宇重修。所谓寂寞出高手,那个负经而来、腾空而去的高丽僧人,面壁石窟,传经送宝,亦或是相中了这石界的寂寞。
走在这条山谷里,心寂如岩。兄弟,山脚下的日子似乎少了这种寂寞。纷扰的生活,我们只能凭直觉掬取着快乐。一旦满足,便忘却了这样的寂寞。蓦然回首,我似乎久已未闻灵魂深处那微弱的呼吸。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兄弟。我的想象死了、我的灵感死了、我的思想死了--走进辟支寺那座看似随意堆砌却异常坚固的古旧山门时,仿佛心有所触动。“盘磴偶怜钟磐路,看泉各征佛禅心”(崔山从《游辟支岩》)。辟支寺里说辟支,抑或是“孤猿叫月”的孤标挺立,“锦鲤朝天”的传神动人,这样高远的所在也因得舍利而建浮屠。辟支寺里那个气宇轩昂的僧人三年有余重兴梵宇甘于寂寞的执着,又使小小佛地凭添了几分神秘与积淀。世事的无常在风化着我的思想。譬如今夜是月泉走雨,明日却横泼粪便。覆手之间,许多想说的话,许多想干的事,都随风而逝,承诺多变空谈。失望也罢,伤心也罢,但要活着,就得凭着那份甘于寂寞的执着去面对世事的无常。辟支寺后、灵源洞里那层层叠叠的石灰岩,让我去触摸、去感悟那份几亿年地壳运动的神奇佛力的寂寞。那是一种与艺术所表达的寂寞不同的,在人生智慧这一层次上更加积极、坚韧的寂寞。这是一种岩的精神。
到珍珠岩了,兄弟!抬头仰望,壁立千仞,悬崖落珠,左旋右转,随风而舞,如倾万斛珠玑,拂之神爽,不肯离去。想起了什么?冥冥之中,我想起了遥远的水帘洞,只可惜壁中无洞,那么,我们去不远的罗汉洞吧!
走在这条山谷里,只见鬼斧神工的劈削,石灰岩横石如屏,屏中一个一人高、风化而成的圆洞,孤悬半壁--罗汉洞--那样一个人迹罕至的所在,或许正有高僧面壁其中,独处十年。于是,一个人殿后,会有趣地想起山脚下许许多多关于妻子独处的故事,独处就好象罗汉洞里坐禅的高僧,需要练就一种非常心态、一种殷切等候和那种不惜用一生一世去彻悟的牺牲。譬如看到一个独自玩耍的婴儿,我会感到那是一种完全幸福的状态,那样的独处是单纯的、美丽的。但平常的日子,来回于都市的喧嚣,穿梭于功名利禄的尘染,还有许多的好意没有回报,许多的承诺没有实现,许多的沟沟坎坎没有填平。回家的日子,我无法带回浪漫,无法带回很好的心情。于是,会这样的想,妻子便是那洞中的“僧”--独处多于相聚,等候多于实现,守家的日子更需要的是一种心寂如岩的精神。这样的独处也是美丽的,但多了一层的无奈与伤怀,炼狱与牺牲,还有许多世事纷扰的蒙尘。
兄弟,告别山谷的时候,夕阳西下,辟支石界依然是几亿年前的宁静。
注:辟支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霍童镇,因上有辟支寺而得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