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发表于 2010-7-20 10:40:15

无奈的素质教育

??  前几天看了一期电视节目,对城乡学生综合素质,并进而对我们国家的素质教育感到一丝无奈。
  ??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幸运52节目播出了一期2006年高考特别节目(其实是7月15日、22日、29日和8月5日连续四期节目的第一期)。这期节目请来了9名今年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各省区高考文、理科第一名或者保送生,按地域分为三队,每队三人,以团队积分经四轮竞争,每轮的一名领先者获得一部数码摄像机和一部数码相机,四轮结束后产生冠军队,共同获得到欧洲免费游学的机会。
  ??首轮出场的分别是自称“满蒙汉”无敌组合的“东北三宝队”唯一的男生,来自沈阳的赫滋,三名选手均来自南方城市的“改革先锋队”唯一的女生,来自广西柳州的陈亚玲,和“青银高速队”来自河北邢台,选手中唯一来自农村的女考生王晓月。
  ??从三个队出场及首轮出场的三位选手的自我介绍,没有看出三名选手的高下,而接下来的竞赛就逐步显出了差距。农村考生王晓月虽是河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文化课自然没说的,但在这种课外知识角逐中,就表现出农村考生阅读面或知识面的局限,一直保持落后状态到本轮竞争结束。尽管她表现得很从容,但我们还是看出了潜在的无奈。
  ??是啊,作为父母都是菜农的王晓月,有时还要帮父母卖菜算价钱,这种情况下能夺得河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我们还能指望她读多少课外书、到多少地方游历以增长见识吗?我们可以说王晓月靠死读书、读死书考了河北理科第一名,但她真不知道培养综合素质吗?我想不是。无论从竞赛成绩还是语言表达,一位农村学生在这种场合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相当出色了。
  ??由此想到了我们的素质教育,真的感到很无奈。城乡无论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施都不在一个水平,家庭环境和供给能力也不在一个水平,学生获取知识和帮助的渠道同样不具有可比性,城乡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平等吗?
  ??感到无奈的不是少数人,我们的政府、学校、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大家大概都无奈。
  ??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政府其实很无奈。如果说国家不重视素质教育,我并不承认,因为我们政府已经抓了多年,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还是从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都采取了不少改革措施,应该说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尽管我们的高考体制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从考试课程全国统一到“3+X”等等,但这根一考定终身的指挥棒,又怎么可能不影响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对各种资源的分配?有人说我们的高考制度应该改革。我们的高考制度的确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一位叫“幸福的浮萍”的博友就曾经介绍过几个国家的高考制度,他们都降低了高中阶段最后一次会考的重要程度,而把学生更多的高中阶段成绩和其它方面表现列入了大学入学衡量标准。但面对每年八九百万的考生,我们政府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增加衡量标准也只能逐渐摸索试验,然后再慢慢推开。这些,确实都需要相当的时间。
  ??作为具体实施教学任务的主体,学校其实也无奈。尽管各级政府都在要求开展素质教育,但对学校的评价和考核,主要还是依据几门主要课程的考试成绩,特别是每年的毕业生考上上一级学校的情况,而且这些评价和考核情况,还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情况,以及与招生情况直接相关的学校经费、教师福利待遇等等。你说这些学校能不把主要精力放到主要课程的教学上吗?如果是这样,各级对素质教育的那些要求,又会有多少被学校心甘情愿地、原原本本地付诸实施呢?我们国家的素质教育又怎么会不雷声大雨点小呢?
  ??作为绝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长,他们其实也无奈。面对现在的就业形势,又有多少家长不是从孩子开始上学就盘算着将来找工作?为了这份未知的工作,从为孩子选择幼儿园、选择特色班、选择中小学,一直到选择报考的高校和专业,他们不知要做多少次的艰难选择,这还不算每天如何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做作业、料理孩子的一日三餐,如何关注孩子方方面面的变化,然后挖空心思地寻找对策,假装不痛不痒地引导、点拨,生怕孩子成绩上不去,更怕孩子思想走偏不学好。为了这些,家长们得耗费多少时间和心血?
   作为高考的主人翁,学生当然更无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可能都喜欢学校那么多的课程。但为了高考,他们不得不硬着头发使劲学。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偷懒不好好学,其实他们虽然嘴上不怎么说,心里也大多有自己的小九九,现在信息渠道这么多,他们并非没有竞争压力和自己的目标,而是向着自己的目标暗暗加油,补充一些他们认为必要的东西,只不过现在的孩子大多自视较高,颇有一幅不屑与别人,特别是与家长沟通的“傲相”罢了。虽然大家都无奈,但关键还是在孩子。除极少数孩子不能正确处理造成悲剧外,绝大多数都能处理得比较好,因为现在的孩子比起他们的父辈,明显地早熟,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能力也明显超出我们的想象。应该相信他们能够正确面对这种无奈,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一片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奈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