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美丽
记得这样两句话:自闭桃园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两句话都是把树比作了人。那么人和树有怎样的关系呢?毫无疑问的,树有较人更伟岸的身躯,较人更坚硬的枝干,较人更深厚的根基,较人更卓尔的风度……在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眼里,平凡的树就是独立高洁人格的象征,它意味着厚重的积淀,豁达的胸襟,无欲则刚的风骨,谦逊壮美的情怀……
请看下面这几棵“树”:
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是举世公认的思想巨人。台湾学者吴咏慧在《哈佛琐记》中描写了他听大师上课的情形:“罗尔斯讲到紧要处,适好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他身上,顿时万丈光芒,衬托出一幅圣者图像,十分眩眼。”讲完了最后一堂课,大师谦逊地说:课堂所谈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独立思考。全体学生起立,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吴博士的双手拍得生疼,问旁边的美国同学到底还要鼓掌多久?同学回答:“让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为止。”2002年罗尔斯走了,但大师洪钟大吕般的声音仍回荡在天地间:“假如正义荡然无存,人类在这世界上生存,又有什么价值?”在骄傲的哈佛学生的眼里,罗尔斯就是一棵大树。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吴非就是这样一位有着独立文化品格的教师。他对当前教育的现状忧心如焚:许多教师丧失了“精神追求”,以致精神严重缺钙;学生匍匐着读书,只会一味听老师的话。在不愿做精神侏儒的师生眼里,吴非就是一棵树。
在北大人眼里,倡导“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的蔡元培是一棵树;坚持真理“直到战死为止”的马寅初是一棵树;品性耿介“匹夫不可夺其志”的梁漱溟是一棵树。
树者,大哉,美乎,人也。
树的第一个特点是独立特行的傲骨。火山不成林不秀,人生不磨难不杰。树和人一样离不开“集体的呵护”,然而它们更要独立承担人间的一切磨难。生命的每一次拔节,年轮的每一次扩展,都要抵抗自然界的一切的“风霜雨雪、剑凿斧痕”。看一看近处的远处的每一棵树吧,皲裂嶙峋的枝干,粗糙坚硬的皮肤,褶皱苍老的容颜……树在昭示着我们,艰难险阻、风霜雨雪都是哺育每一个人茁壮成长的乳汁,都是生命壮美的一个组成部分。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名句: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是呀,生命如溪水奔流,不遇到暗礁与岛屿,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树的第二个特点是平静。真水无香,至爱无言。树虽然有时也会“随风起舞、踏律而歌”,可是更多的时候是平静的,是默默的,是无语的。它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对浮名虚利看得极为淡薄。因为树深知人民最需要什么——无语才是最多情最善解人意的表达。它更明白,自己离开了大地就要死亡,失去了青云之志便不再拥有美丽。这正如谦逊的人才是最美丽的,强聒不休正是空虚浅薄的表现。
树的第三个特点是涵养与追求。可以说,自从种子坠入土地的那一刻开始,树便拥有了与白云携手,与蓝天为伍的情怀。正是在这一“梦想”的带动下,树开始了毕生的追求。它亲吻大地,从大地那里吸取着宝贵的营养;它拥抱清风、甘露、阳光,与它们相濡以沫获取能量。树的梦想正是在它的追求下一天天实现,一步步达成。终于成就了“风霜雪雨皆经过,无私无欲报人间”的理想。
树的第四个特点是奉献。亭亭如盖的绿荫,灼灼生辉的花朵,年年不断的硕果,润湿的空气,让人振奋的负离子,更不用说挺拔的枝干,茂密的枝条……树木为人们做出了难以计算的奉献。树的奉献还在精神方面。它所显示的宽博豁达、无欲则刚、卓尔不群的境界是每一个人努力的榜样,这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具有无法比拟的价值。记得名人说过:生命短促,唯有美德能将它传播到辽远的后世。是呀,我们只有靠树的品格将我们的生命传播到辽远的后世。
今天的我们这样的大树是不是太少了呢?这正如有人指出,现在有着“名师”光环的名人,其中不少是“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墙上芦苇,在他们身上本应彰显的学术水平、精神境界、人格魅力在某种程度上已荡然无存。一些所谓的“知名专家”。实际上只是浮躁的“社会活动家”,他们整日为一些无聊的事情奔波着,有智商而没有智慧,有知识而没有思想,有性格而没有人格。当真正的大师寥若晨星的时候,校园的文化资源也必然极度贫乏以至荒芜衰微了。
有人说过,所谓名校,走进校门就看见几棵擎天的大树,蓊蓊郁郁,遒劲苍凉,兀然撑起校园的一片蓝天,以它浓得化不开的繁枝绿叶荫庇莘莘学子,彰显厚重的积淀与儒雅的风度。在这里树无疑成为一张精神的象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的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的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成为学校。”在这个精神王国里,真正的国王不是名义上的校长,而应该是一群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师和学生。当教师不跪着教书,学生不趴着读书,大家都站直了昂首挺胸地行走的时候,校园就会滋长出一种精神,濡养成一种气度,像大树般的伟岸挺拔,风度翩翩,学校才能真正名副其实的称之为学校。
美哉,树也。让我们都来拥有树的美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