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发表于 2010-7-20 10:40:15

我拿什么奉献母亲

再过几天,就是母亲的七十六岁寿辰了。
  母亲历来就是反对给自己做寿的。到了这一天,我们几个作儿女的,或给她买件衣服,或帮她做顿饭,或陪她聊聊天。送给母亲的衣服,她大多也送给了生活比较困难的亲戚或是邻居,她的衣着一向就十分俭朴。在吃喝方面,母亲更是简单。不喝酒,不饮茶,不沾荤,她吃的最好的菜就是青菜炒鸡蛋了,但她却能把鸡鸭鱼肉做得特别香,特别可口。母亲做的哨子面更是一绝,我的同事们过一段时间就要喊叫着去我家,母亲做的哨子面常常能勾起他们肚子里的馋虫。
  我想在母亲的生日前,能写篇文章,以表达我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感激,崇敬和爱。
  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希望能够找到古今名家们歌颂母亲的诗文,但结果却让我很是失望,能找到的寥寥无几,少的令人难以置信。
  《诗经》中有一首《蓼莪》,写的是孩儿思念父母对自己抚育的辛勤,但不得终养,痛何如之,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唐人孟郊的《游子吟》,恐怕要算是最有名的描写母子情感的诗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清代龚自珍有首《冬日小病寄家书作》,生病了,才想起母亲,这难道就是作子女的对母亲的思念。
  慈母知我病,手以棉覆之;
  夜梦犹呻寒,投于母中怀。
  现代著名作家冰心的诗集《繁星》中,有一首《母亲》: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学识有限吧,竟未能找到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王维,李清照等大家描写父母之情的诗句。
  表达对家的思念,对故乡向往之情的诗文倒还不少。是不是在故人看来:家就是父母,没有父母也就没有了家。想家就是想父母,爱家就是爱父母?
  我敢断定,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写爱情的诗文,写自然风景的诗文,写自己人生苦闷的诗文,远远多于写亲情,特别是写父母之情的诗文。
  我苦思冥想,为什么?我试着猜想故人的心思:
  一是父母的恩情太大太广太深太厚了,没法用文字表达。人间再美好再动人的文字,放在父母的身上,都会黯然失色。就像武则天为自己立的“无字碑”,人间的文字不能彰显她的功劳,只好不写。
  二是对父母的感情太深太重太浓太热了,已经不需要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了,或是任何文字和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对父母的情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情感,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是一种与自己的生命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真情。
  三是自己将来也要做父母的,不好意思表达。用华丽和动听的语言,赞美未来的自己,总有些张不开口,下不了笔。
  四是特别听话,父母总是嘱咐儿女,不要牵挂他们,要好好的做人,好好的做事,你们有出息了,你们生活幸福了,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最大的孝顺了。因此,便把精力集中到了事业上,没有时间想父母了。再说了,不给情人或妻子或朋友写点东西,人家会生气的,会使小性子的,而父母却永远能够理解自己的子女,永远也不会因此而生气,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半点对子女的爱。
  母爱无声,母爱无涯,我拿什么奉献母亲?
  难道我们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思念和回报,只能是在梦中?或是百年之后?只能是舒婷《呵,母亲》所写的那样: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拿什么奉献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