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逸事
不知什么时候起,洪湖畔家乡的莲池也逐渐没了踪迹。记得小时候,几个小朋友三五成群光着脚丫,穿着母亲多年积攒的旧布角缝成的百家裤,赤裸着稚嫩的肩背,头顶着带着露珠的绿荷遮挡如火的太阳,在莲池的岸边追逐嬉戏,刚从莲池上岸身上未来得及干却的晶莹的水珠,滑落在干裂的土路上若隐若现。一不小心,岸上的小伙伴又一个猛子钻入水中,不一会便在莲叶间隙中露出个湿漉漉的小平头来。
现在,那些天真的童趣已经过去了很久,原来那不着边际的莲池也不知被谁填去一大半,立起了象征富贵的小洋楼来,另一半则成了垃圾场了。每当我翻开儿时的相簿,都会对着家乡的那葱郁的莲池思量许久,然后闭上眼感受五、六、七、八岁时无邪的童趣。
莲池与我相伴应该可以算到七、八个年头,莲池就是我童年的见证。那时,我们会沿着刚伸出尖尖小角的荷梗潜入水中,从水底的淤泥里抽出雪白的“藕肠”来,一根接着一根,差不多了就用小背心扎成束,带回家给母亲掰成一小截一小截,然后做成我们爱吃的菜肴慰劳我们半天的劳动。到了盛夏,荷花遍开,伸出水面的密密扎扎荷叶中间,似繁星一样点缀着红的、白的圣洁的荷花,一段时间后,分不清也数不清的“鼓眼将军”——莲蓬便占领了池塘。我们又可以品尝鲜嫩的莲子的美味了。秋冬季交,市面上已经摆满了横七竖八的肥硕的莲藕,此时再配上一架猪骨,将莲藕切成块,一起混煮,熟透之后粉嫩新鲜的藕块吃起来就简直是“人间极品”了。这种吃法,大人们都说是非常有营养的,所以虽然家贫我们也没少这么吃过。
我的家乡不在洪湖,却也相隔洪湖不远,听说洪湖之莲已被纳入了生态园,我也出于忙碌没能去观赏。不过洪湖周围的莲池越来越少了,这却是人尽皆知的事。一次,终于有机会在莲花盛开的季节回家,一路坐车一路观赏,却再也不见路边小渠里三三两两的荷叶、荷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野草和穿梭在野草间打鱼的电船。不觉有些失意,只有心中还有浮想:那贴着水面的荷叶上面蹲着翠绿的青蛙,不时还会有条口馋的水蛇打着主意,在荷叶间隙里游来游去,长长的尾巴将水面画出一道一道长长的晕圈。受惊的青蛙,后腿一蹬,便“扑通”一声跳下水了。稍迟一点伸出水面的荷尖上,经常也会停驻几只红褐相间的蜻蜓,反应迟钝一些的幼蜓也时常会变成图腾跳跃的青蛙的美食。
再也不可能有那样安逸的时光了,甚至有时闲下来想为孩子做点藕汤,那藕也因为没有原先家乡莲池里的土质,吃不出从前的味了。这时,我便想起父辈们咀嚼“三年自然灾害”一类的往事时,常常露出自豪的表情是多么的理所当然了,因为“他们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多”。而现在,我们为了给孩子们上一节教辅课,却也苦于找不到现实的案例,就连童年钻荷池莲叶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也都成为了我们炫耀经历的资本。因为,童年那莲池已经不复存在了,代替而存的是窗明几净的洋楼和洋楼旁的久未有人清理垃圾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