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天安门
在我小时候,学习得最早的词之一就是“天安门”,学唱得最早的一首歌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学画得最早的图画之一就是天安门,电影《新闻简报》中出现最多的镜头之一也是天安门。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在北京,北京的中心是天安门,天安门上有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那时我们一致认为毛主席就住在天安门上,在天安门上检阅全国人民,在天安门上发表声明,在天安门上领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奔向共产主义。那个时代全中国人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北京,都最想亲眼看到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伟岸身姿,甚至在学校运动会的广播稿里都充斥着“跑啊跑啊快快跑,跑到北京把喜报”之类的句子。吾生也晚,没有余秋雨那么幸运,赶上“全国的交通除了飞机之外都向青年学生开放,完全免费,随你到哪儿去都可以,到了哪儿都不愁吃住,也不要钱,名之为‘革命大串连’”的时候。我看到天安门已是八十年代,那时还是一个神秘的所在,到了临毕业的一九八八年,天安门忽然宣布正式对公民开放,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但门票实在昂贵,我们那时学生的经济条件是不能负担得起的,虽然庆幸有了参观天安门的机会,却又因囊中羞涩而带着不能第一时间登临的遗憾离去。
机会还是有的,一九九三年有了一次到北京学习的机会,当时每月已有百多元的工资,于是花上十元钱买了门票,存上包,接受武警战士的检查方可入内。天安门虽然向公众开放,但毕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旅游景点,所以注意事项中就规定,一、注意安全,严禁吸烟,不准带包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二、爱护文物和设备,请勿抚摸,禁止随地吐痰,保持清洁卫生;三、大厅内禁止照相,遵守纪律,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四、每票一人,一米以上儿童凭票入场。这儿的游人总是川流不息,全国人民谁不想站到天安门城楼上体会一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谁不想在我们从前只能万众仰慕的地方仔细寻找一下伟人的遗踪。
北京城是都城,城内又有城,为皇城,明代为禁地,一般人不能进入,清代则开放了“凡在昔时严肃禁密之地,担夫贩客皆得徘徊瞻眺于基下。”皇城之内才是皇帝办公、居住的紫禁城,是不能进去的。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一四一七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初始,仅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坊。明英宗(天顺)时被烧毁。宪宗(成化)时工部尚书白圭主持修复,建城楼。宽五楹,深三楹,明末又毁。清顺治八年(公元一六五一年)重建为宽九楹、深五楹的重檐歇山顶城楼,改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解放后曾多次修缮,楼原高三十三点七米,一九七O年二月重修后,为三十四点七米。一九八四年天安门又大修并以“金龙和玺”取代“文革”时的彩绘。厅内灯具制成宫灯造型,由一个重四百五十公斤的主灯和十六个各重三百五十公斤的辅灯构成众星捧月的图案。天安门城楼上所挂的毛主席画像,宽四点六米,高六米,重一点五吨,每年在国庆节前更换一次。作画者是中国画院的画师葛小光先生。毛主席画像两侧“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十八个宋体字秀丽、醒目,给古老的天安门赋予了时代的意义。
天安门在当时的用途是什么呢?在清代,凡遇皇帝驾崩或新皇登基等国家大典或需向各部门宣谕诏书时,皇帝在太和殿御殿,诏书用宝后,放置在“云盘”里,用彩亭奉送天安门城楼上。宣诏官宣诏,文武百官在金水桥南排班聆听。宣诏完毕就在天安门城楼正中垛口处,用黄丝绦系一木制金凤,口衔诏书顺墙而下。下面部臣用云朵漆盘承之,携回礼部机关抄印颁行,古人称此为“金凤颁诏”。
承天门在明代为紫禁城正南门,向里为端门,再里是午门,清代天安门是皇城的正南门,北门为地安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紫禁城则以午门为正门。天安门外文东武西是朝廷各大机关所在地。
我们登天安门,城楼下有四只华表,云龙雕柱,造型甚美。华表起源很早,传说尧舜时已有,叫表木,为木制。形式很简单,是为了听取意见而设的,因而也称诽谤木。后来发展成路口的指路牌,称为标木。汉代时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像尧舜一样贤明,便在皇宫前竖起了石头华表,正式称华表,意为“华饰屋之外表”。从此,历代皇帝纷纷效仿,皇宫前的华表也越做越考究,华表已失去原来的意义,成为一种装饰和权威的标志了。天安门前的华表建于明代永乐年间,重四万余斤。承露盘上的小兽叫犼,其中两只头向北方,也叫望君出,希望皇帝不要沉湎于宫廷生活,要走出皇宫看一看民间疾苦,另两只头向南方,也叫望君归,希望皇帝不要醉心于青山秀水之间,要回到皇宫办理国家政务。
天安门前有一对雕刻生动的大石狮,东西各一(东为雄狮,西为雌狮)。狮子的头部都歪向内侧,以示保护中路,石狮在我国古代不仅起着庄严的装饰作用,也有其他更重要寓意。“石”为实,“狮”为思,意思为常思前人创业后人守成之不易。
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的脚步无比沉重,我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不仅到了北京,到了天安门广场,甚至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城楼六十根巨柱林立,方砖铺地,天花、门拱、梁坊上雕绘传统的金龙彩画和吉祥图案。当我们要仿照伟人的样子扶栏鸟瞰天安门广场时,被一些着便装但明显带有军人气质的工作人员阻止了;当我们端起照相机对准城楼的大厅要进内拍照时,又被女工作人员拒绝,我们理解地接受了。这么庄严的地方,能够亲身登上来看,已属这一代人的幸运,夫复何求!
于是脑海里浮现了许多银幕上的影像,最鲜明的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三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年,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第一仗打败了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第二仗打败了帝国主义的又一名走狗蒋介石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对于中国红军的拦阻,第三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汪精卫,第四仗最后地结束了美国和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及其走狗蒋介石等一切反动派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毛主席庄严地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亲手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广场上欢声如雷,呼声如潮,在军乐声中,五十四尊大炮同时发出二十八响,代表了全国五十四个民族,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坚如钢铁的团结力量,那二十八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起的二十八年。欢呼游行的群众情不自禁地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也面对麦克风高呼:“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以至陈毅感慨万千地说:“看了这,总算此生不虚度。”自此,天安门上每一发出声音,如黄钟大吕一般传遍全球,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巴黎都要侧耳倾听。当朝鲜、越南、柬埔寨、老挝人民受到外国武装侵略的时候,当外国势力压制、封锁、打击阿尔巴尼亚和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当霸权主义破坏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激烈争夺中东的时候,当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镇压的时候,中国人民通过天安门及时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斗争给予了旗帜鲜明地支持和援助。当伟大祖国每一项巨大的建设成就、发展成果完成时,天安门上下我们举国欢腾,振奋不已。天安门上曾站立着的是人民的领袖、是军队的统帅、是民主的斗士、是科学界巨擘、是文学界泰斗、是工人的杰出代表、是农民的榜样模范、是历史的英雄、是时代的精华、是各界的楷模……他们才是人民共和国最宏伟最壮观的形象代表,那是一个需仰视的光荣而忠诚的群体,那是一代久经考验、功勋卓著的伟人巨匠。如今,他们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被对面十四点七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所纪念的人物而永垂不朽。在天安门城楼上环顾四周,虽然人数更加繁多,但反而觉得冷清和寂寞,竟在心头泛上陈子昂的一首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天安门是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图,而曾与天安门密不可分的一代伟人,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功勋,为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却已静静躺在天安门下一九七七年五月落成,占地五万七千平方米的纪念堂里,不再接见人民接见外宾,不再用星星之火去点燃革命的火炬,不再指挥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不再视察祖国的大江南北,不再领导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奋斗一生的他终于得到了休息。英雄时代离我们远去了,“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我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尽力想呼吸到英雄的气息,那种广大雄厚,磅礴所及,凛冽万古的浩然之气。我们所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及时,我们所知道的世界自然和社会知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广泛,但从天安门发出的声音却还不足够响亮,没有“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气势;在四十四万平方米天安门广场肩并肩检阅仪仗队的时候多了,但没有谁再站在这个高度“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站在高处没有高度,落在深谷不感卑微,我们“还看今朝,数风流人物,俱往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