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珠子
阔别十多年的同学,乘兴驾车来访。筵席间,我隆重推出本地特色菜,活珠子。
活珠子外形与普通鸡蛋一样,由于是取自鸡蛋下了炕坊孵化后的第13、14天,乳鸡胚胎仍然鲜活着,且羽翼未丰,用开水煮熟,比鲜鸡蛋多了份别样的荤腥味,比鸡胚已经死亡的全鸡蛋多了份新鲜味。
同学来自南京的其他区县。在他们还怔怔而狐疑的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活珠子时,我顽劣的儿子腾的从座位上站起来,捋袖伸手,拈了一只滚烫的活珠子,拿纸巾裹好一端,把稍大的一头往桌面上磕破,揭开蛋膜,哧哧的吮吸起其鲜无比的汁水——活珠子的精华!再用筷子搛出蛋黄。顶底下的蛋白坚硬而寡淡无味了——儿子是不吃味道损折几分的蛋黄,更不嚼那蛋白。
于是大家纷纷效尤,赞不绝口。
同学在手机中向他太太夸赞活珠子的美味,让我不胜自豪。穷山穷水之地,美食却不输给别处,为我赚足了面子。临行前,同学还特意买了一些活珠子带回去,让太太也尝尝味。
活珠子也就是前些年面世的,倘若再往前追溯,有谁舍得终止一只鸡胚的孵化?这蛋生鸡、鸡生蛋的营营碌碌,对于七八十年代的农民来说,乃是天经地义的事理。
如今,山乡巨变,逢着农历二四六八的,耳畔总能听到办事人家的鞭炮齐鸣,看到入夜后划破夜幕的火树银花。不管红白喜丧,筵席上总少不了这道风味独特的活珠子,俨然约定俗成了一款经典大餐。
然而,也有不敢吃活珠子的,正如我小时候不敢吃苋菜,一见到血红血红的苋菜就发毛,恶心,总联想起血液与伤口。起初,我也是懵懂的随众人敲开蛋壳,哧哧的吮尽汁水,掏出蛋黄,偶尔也费力的咀嚼牛皮糖似的蛋白,留下脏腑清晰可见的鸡胚,怎么也下不了口,象别人那样,哧溜一下,吞咽下去,不是因为鸡胚一身的羽毛,而是源于内心深处惧怕杀生的天性。
是的,不管性善性恶,我相信人是有天性的。第一次杀鸡,那只不幸的鸡子不停的眨巴着明亮的眼眸,至今不忘。手刃鸡脖,还需太太的催逼,儿子的呐喊,双眼仍不敢正视手中剧烈抽搐踢腾不已的生灵。或许是日复一日感觉的钝化,胆量的渐增,好奇心的怂恿,抑或是一种后天的欲望,俗念,最终抹煞遮蔽了我原本无暇的天性。如今,正如我可以从容淡定的吃苋菜,杀鸡一样,我也可以从容不迫的一口吞下那团鸡胚,而嗤笑席间对着活珠子望洋兴叹、蹙眉敛黛的女士。
曾有几位美国妇女在大街上裸体示威,打着标语:只有动物才穿毛皮!以我顽固不化的目光看去,她们的激进,与其说是保护动物,毋宁说是展示性感。倒是感叹于欧美各国的反堕胎法,尤其是倡导“胎儿也是有感觉的”观念,于我麻木不仁的心,标榜“我中华应有尽有,无所不有”那拉氏似的浮躁心态,不啻是一种振聋发聩。印象当中,儿时穿梭于荒郊野外时,屡屡瞥见遍野的裹婴袋。而我自己,也差点在出生时被父亲溺死于水中,一种那个时代司空见怪的人口控制法。
诚然,我们不必学东郭先生,“仁陷于愚”,而拒绝吃苋菜,拒绝杀鸡,拒绝味道确实鲜美的活珠子,更不必照抄别国的反堕胎法,甚至去裸体游行,以示仁爱。正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禀着仁爱之心,而对生命、生灵存有一份朱熹所说的“诚敬”,则或许可以安守人生本分,安守仁与智的中庸,既可养生,又可营造一个人与人相互关爱彼此怜惜的世内桃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