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车的母亲
已经许久不写些什么了,笔头便有些生疏,日子在指尖慢慢的滑过,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然而转眼离开母亲独自在这个城市漂泊也近十年了,从那个刚刚上高中的稚气未脱的小女孩到在这儿修完学业、在这个别人的城市里生存、生活、恋爱并嫁做人妇,日子就这样不经意的过着,那一日加班过后时候尚早,便搭车去看在郊区工作的先生,等车的地方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小站,初冬的北方的寒风没遮没揽的扫向小站,我在路边的马路牙子上跳上跳下的,一来打发一下等车的枯燥时光,二来可以运动取暖,这时,看似母子模样的二人映入我的眼帘,母亲有六十上下的样子,脸上泛着中国广大农村劳动妇女所特有的古铜色的红光,着一件极朴素的暗红色的衣裳,头上包着一条深啡色的围巾,就那么静静的坐在站边的长椅上,任寒风吹起衣襟,眼睛却紧紧盯着汽车驶来的方向,儿子和我的年龄应该是相仿的,只是有点瘦弱的样子,象极了我那些寒窗苦读十几年刚在这个城市落脚便急忙把母亲接来看看青岛、看看大海的同窗,每当一辆车驶来,母亲就会赶紧问“是不是”,儿子极耐心的一次又一次解释“不是”,母亲便在这希望与失望中变换着表情,我对这对母子有了些好感,他们让我想起了我的远在家乡的母亲,母亲不识字,偏偏又嫁的远,小的时候,每当逢年过节要带着我们姊妹仨回娘家时,母亲便在家乡的小站上等公共汽车,每一辆车驶来他都会抱着弟弟牵着我到车上去问,那时候车少人多,常常是挤上车了又不是去外祖母家的,便费力的下车,不到十岁的大姐则拖着行李在车门处等,往往下了车找不到大姐,母亲在人群中呼唤孩子的声音还有他不厌其烦的上下车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等车的母亲定格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而今子女们都已长大成人,一个个飞离母亲的怀抱,母亲一日日的衰老了,就像眼前的这位母亲,我的眼泪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关于母亲的点点滴滴的记忆弥漫开来,对于母亲那份厚重的母爱,我们的回报可谓杯水车薪,然而母亲何时又是为了回报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传载了无数春秋的诗句是再好不过的比喻了,走得再远,儿女永远是母亲心头的牵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