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现有28公顷红树林。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摄
“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中心,自然环境应该回到绿水青山。”昨日,大亚湾区邀请11位省市专家为该区发展“把脉开方”。关于产城人融合,专家们从配套、就业、生态文明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产、城的目的是为了人 “产、城的目的是为了人。国内的一些三线城市之所以出现类似 ‘鬼城’现象,核心的问题不是没有钱,是因为没有人。”广东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臖说,产城人融合首先要解决就业,寻找产业的发展,来解决就业的问题,“产业决定就业,就业决定人际,人际决定城市规模”。
王臖说,大亚湾区目前的产业结构为88%是第二产业,11%是第三产业,如果自身要做一个产业发展的配套,做一个完整的城区,方向上没必要这样。他认为,目前大亚湾已不再是工业化发展初期,不仅要满足人的生活、居住,更要考虑能给未来的年轻人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空间。他说,大亚湾区应把产城人融合置于环大亚湾新区来考虑,和周边区域一起进行配套,“生活区是生活区,工业区是工业区”。
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院长谢健也认为,在产城人融合模式上,应根据大亚湾区的现实情况进行梳理,“产是石化区,那城在哪里?人是哪些?是原住民还是外来的?” 谢健认为,大亚湾区可以把澳头、霞涌、小桂湾这些地方打造成小核心区、小城区。“环大亚湾新区是一个大的模式,在大亚湾区可以试验一些小的模式。” “只有走以人为本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道路,才能使石化产业基地永远居于世界级的高度。”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 产城人融合理念符合环保导向 “从海洋环境的条件来讲,大亚湾在全国所有的沿岸海湾中,环境质量应该说在最近10年是最好的。但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讲,大亚湾原来是海洋生态监控区,生态亚健康问题应予关注。”谢健直言。他说,大亚湾沿岸是赤潮的多发区域。目前全国上下都在提“保护优先”,“产城人融合”的理念非常符合环保的导向。 谢健说,要划出大亚湾海洋的生态红线,明确哪一些岸段可以提供给老百姓,哪些不可以。“大亚湾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整个大亚湾都是广东省水产资源的自然保护区,其核心区要禁止开发,就是绝对要保住这一块。这些我们要留给老百姓,留给后代,作为我们的底线,要把它划出来。” “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中心,自然环境应该回到绿水青山。”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北林院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何窻说。他说,大亚湾有28公顷红树林,可以搞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其次,大亚湾有1300多平方公里海洋面积,海岸线近90公里。深圳和大亚湾的生态是一样的,都是属于火山岩地区,现在深圳已有个国家地质公园,大亚湾也可以尝试。 何窻认为,打造产城人融合,应该是重视城市人文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的打造,这一点深圳前海的规划模式可以借鉴。
东江时报讯 记者匡湘鄂 实习生邱兆昆 通讯员邱秋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