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的
大亚湾畔,寒风阵阵。虽然沙滩上已经没有了热闹的景象,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岸上滨海楼盘热火朝天的建设。
“接下来要轮到霞涌发展啦!”站在乌山头之巅,望着海边洁白的沙滩和正在建设的几个滨海楼盘和五星级酒店项目,大亚湾区霞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刘仕雄信心满满地说。
要知道,对于发展,霞涌已经等待了多年。虽然身处大亚湾国家级开发区,不过由于承担着海洋环境保护重任和受制于交通瓶颈,在大亚湾迅猛发展的过去十几年里,霞涌一直默默地偏安于大亚湾畔。
今年来,市委常委、
环大亚湾新区党工委书记、大亚湾区委书记张瑛多次到霞涌调研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按照4A级景区标准规划发展霞涌滨海旅游的要求。目前大亚湾区有关部门已经启动了景区规划相关工作。“三五年之后,霞涌将成为珠三角最高端的滨海旅游度假基地之一。”刘仕雄对此充满憧憬。
昔日
拒绝牺牲海洋环境发展工业
据《惠阳县志》记载,500多年前,霞涌就有人定居。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们以出海打渔为生。因为青龙河逶迤入海,形成一个大沙涌,沙质细幼,盛产金钩虾,故命名为虾涌。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大亚湾开发热潮,也曾让霞涌名噪一时。进入新世纪后,在石化产业的带动下,大亚湾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霞涌并未搭上这躺“快车”。与此同时,仅一丘之隔的惠东稔平半岛滨海旅游和滨海地产开始如火如荼发展,然而由于交通闭塞,尽管拥有优异的滨海资源,霞涌人也无从发力。
如今,农业和渔业仍是霞涌的经济支柱之一,中小型工业企业也只有9家,第三产业则以个体工商业、餐饮业和游游业为主。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仅7.1亿元。
隔海望着稔山镇、巽寮湾一个个滨海旅游景点、一栋栋崭新的滨海洋房建设起来,再回头看看澳头、西区制造业的迅猛发展,霞涌人难免心生羡慕和不甘。不过霞涌人清楚自己的资源优势,没有急功近利,而是守住美丽的生态环境和宝贵的海岸资源,静待发展机遇。
“水是霞涌最宝贵的资源和发展的根基,霞涌人世世代代依水而生,靠海吃海。未来的发展还需依托海洋资源,如果牺牲海洋环境发展工业,那就如同杀鸡取卵。”刘仕雄告诉记者,早些年也有不少工业企业希望进驻霞涌,不过因为环保等级低,不符合霞涌的发展定位,霞涌人一一拒绝。
今朝
交通瓶颈破解 滨海旅游渐兴起
从大亚湾中心区出发,穿过北环路,绕过雄伟的石化区,便是霞涌。路边一幅幅巨型的滨海地产广告映入眼帘,一栋栋崭新的高楼则在不远处的海边耸立排列。
穿过老镇区,便是临海的霞景路。一边是宽广的海面,一边是联排的海鲜饭店一条街。虽然已经进入旅游淡季,不过霞韵海鲜饭店老板李敬东讲起夏天的兴旺情景,仍兴奋不已。“每到节假日,到处停满粤A、粤B、粤S牌子的汽车,海边沙滩上全是玩水的游客。人多了,饭店的生意自然就好了,高峰时期经常应接不暇。”
刘卫东是深圳一家媒体的记者,去年因为工作原因到过一次霞涌海边,后来他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今年夏天他两次带领妻女旧地重游。“这里有黄金海岸,可以游泳、踏浪;还有滨海绿道,可以沿着海边骑行,一览滨海风情。玩累了就到海鲜大排档大吃一顿,那叫幸福啊。”刘卫东说,深圳大梅沙和惠东巽寮湾都有沙滩,不过一方面是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旅游资源太单一,相比之下他觉得有山有海有绿道的霞涌更别有一番风味。
曾经的寂静小镇,正在逐渐演变成为一座新兴的滨海度假区。在李敬东的记忆里,这一变化起始于2009年,得益于交通的改善。
“交通瓶颈一直是制约霞涌发展最主要的问题。2009年,大亚湾石化大道东建成通车,拉近了霞涌与大亚湾中心区的距离;2010年惠深沿海高速公路的开通,让深圳和霞涌的时间距离拉近到40分钟。霞涌人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交通便利。”李敬东说,交通瓶颈打通之后,霞涌滨海旅游的资源优势就得到了发挥,从惠州、深圳和东莞来霞涌玩的人越来越多。今年端午节因为大量旅客拥入,甚至出现了饭店爆棚,景区堵车严重的现象。“这真的印证了‘路通财通’这句话!”
优势
民俗文化让旅游产品更丰富
要想留住过夜客,必须有丰富的旅游项目。
事实上,丰富的旅游资源正是霞涌的优势所在。霞涌八景中清泉古寺建于清初顺治年间(1644年),目前是珠三角规模最大的寺庙之一。每逢庙会,方圆百里的香客赶来朝拜,并有一系列庆祝活动,非常热闹。铁炉嶂生态景观优异,四季常青,登上峰顶更可一览大亚湾雄阔海面,一年四季都有不少来自珠三角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登高望海。11月25日,惠州市政协主席刘耀辉带队到铁炉嶂调研时更提出,要从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将铁炉嶂打造成为大亚湾国家森林公园。伫立于孤岛上的花洲塔被摧毁后已经重修,既是保佑渔民出入平安的宝塔,也有记载当地历史沧桑的一道独特风景。
民俗文化同样是霞涌的旅游资源。
苏海生,虽然已经移居香港30多年,不过几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他和家人都会回霞涌,因为每年这一天霞涌都会举行盛大的杨宝真人庙会活动。每年举行盛大庙会活动之日,家家户户大办贡品,张灯结彩,锦旗飘扬,舞彩龙、扒龙船、骑纸马、烧香许愿等,以此祭祀杨包真人,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不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姓氏的村民会盛装聚集,不少客居他乡的乡贤也远道归来。
渔家婚俗也是霞涌的一大传统民俗文化。苏海生仍清晰地记得渔家婚俗的传统,讲起30多年前迎娶老伴的情景,更是兴奋不已。“我们个个盛装打扮,手拿着自制的船桨,划着两条渔船去迎娶,铜锣开响,鼓声阵阵;船舷边上的渔女们和着渔民的吆喝声唱起欢快的渔歌,手持长竿有节奏地跳起‘划桨舞’;双方亲人通过渔歌对唱,叮嘱新人勤俭持家、孝顺父母,并祝愿新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虽然现在已不用渔船迎娶新娘,但是在渔家婚礼里,这一展现霞涌乡土婚俗文化和新时期渔民精神面貌的渔家婚俗表演一直被保留下来,并衍变成独特的渔民风俗节目,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2012年,《渔家婚嫁》节目还荣获广东省渔歌精英赛暨全国渔歌邀请赛的金奖。“渔家婚嫁”和“渔民朝拜仪式”目前正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规划
以黄金海岸为核心建设4A景区
日前,大亚湾旅游产业传来好消息,两家景区通过了3A景区考核评审,其中位于霞涌的清泉古寺是其中一家。
清泉古寺成功创建3A景区,标志着霞涌旅游产业的转型提质。然而,霞涌的目标不仅如此。“霞涌的定位是发展高端滨海旅游产业,去年我们就邀请了专业机构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了初步的规划设计。”大亚湾区旅游局副局长尚雁舒告诉记者,霞涌黄金海岸拥有海滨沙滩1800米,浪缓滩阔,海沙细腻洁白如婴儿肌肤,素有大亚湾“蓝色马尔代夫”之美誉。此外,还有滨海绿道、山林景色和海岛点缀其中,开发滨海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打造高端滨海旅游度假区,房地产商早已嗅到了霞涌这一商机。华润等多个开发商先后进驻,滨海旅游房地产项目相继建成,多个五星级酒店项目也先后在乌山头及黄金海岸附近落户开建,引领着霞涌高端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
霞涌滨海旅游的发展也得到市领导的重视。今年5月到大亚湾工作之后,张瑛便多次带队到霞涌就滨海旅游业开展调研,并提出要按照4A景区的标准和要求,整合霞涌滨海片区旅游资源,建成惠州乃至周边地区老百姓亲海休闲的好去处和惠州的旅游名片。”
今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珠三角一体化2014-2015年工作要点》,其中指出将推进编制环大亚湾-大鹏湾旅游发展规划,尽快开通“大鹏湾—大亚湾—巽寮湾”旅游专线,这也将为霞涌滨海旅游发展带来发展机遇。
尚雁舒告诉记者,目前大亚湾区住建局、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已经按照4A景区标准,启动了霞涌片区滨海旅游的规划工作。
今年9月,全国人大代表、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则认为“黄金海岸”的名字不够个性化,建议进行重新包装和策划,根据霞涌滨海片区的地貌、区域形象及文化,重新命名,并加强推广。“黄金海岸俯瞰就像一只振翅高飞的海鸥,可以考虑叫‘海鸥湾’。”
虽然蓝图尚未绘就,霞涌这只“海鸥”已经振翅起飞,建设成为珠三角最高端的滨海旅游度假基地之一将指日可待。
特写
开展餐饮业带动村民就业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带旺了霞涌,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不少商机。
在霞涌土生土长的李敬东就看上了家乡的发展商机。今年7月,他和几个朋友合资开起了霞韵海鲜饭店。饭店开张正好赶上夏季旅游旺季,每天生意都很不错,虽然算不上赚得盆满钵满,但对于前景李敬东还是非常看好。“霞涌的滨海旅游一年比一年旺,投资旅游产业前景不错。”李敬东告诉记者,随着这几年交通的改善,霞涌滨海旅游迅猛发展,不仅城乡面貌发生巨大的改变,群众的生活和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经商和就业的机会,打麻将的闲人明显少了。”
李敬东说,上个世纪90年代,大亚湾设立了国家级开发区,本以为霞涌会迎来大发展,然而这对霞涌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村里的土地被征了,男人们都出去打工了,但是妇女们却无所事事。七八年前,整天打麻将的闲人还很多。”
“滨海旅游发展起来后,带来了不少商机,也带动了村民的就业。”李敬东说,他的饭店开起来之后,不仅解决了妻子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另外十几名村民的就业;全街道近30家饭店至少带动四五百人就业。此外,几个房地产项目和酒店的进驻也带动了数百人就业。“有了工作之后,打麻将的闲人就少了,不仅村民的收入增加了,社会风气也都变好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李敬东看来,在霞涌投资发展只能依靠大海,别无商机。滨海旅游虽然已经让霞涌人尝到了甜头,赚到了钱,不过他认为最重要是要共同维护好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简单讲,做生意就要诚信经营,拒绝宰客,让游客开开心心地来,高高兴兴地回去。这样霞涌的良好声誉才能保持长久。”李敬东说,霞涌人向来纯朴,大部分商家都能够诚信经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也相对实在。
李敬东介绍,为了规范发展,霞涌的饭店行业还自发成立了饭店协会,定期聚会,互相监督,互相交流。
南方日报 策划/统筹:陶然 黄沁 李春江 卢慧 采写: 林涌浩 摄影: 王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