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弘电子公司一台自动点胶机器人可完成两个工人的工作量。林涌浩 摄
最近, 大亚湾光弘科技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弘电子”)技术中心副总监古桂良比较忙,公司新引进的一批工业机器人正在调试和运用,他每天都要深入生产车间,观察了解这些机器人的运作情况。他希望借助这批机器人帮助公司实现今年劳动力需求减少400人的目标。
近年来,劳动力紧缺问题在珠三角各市逐渐显现。然而,随着华为手机越来越受国人喜爱,作为核心供应商的光弘电子业务订单越来越多,“机器换人”便成了公司解决产能提升和劳动力紧缺的办法。古桂良说,通过实施技术改造,以机器换人,这两年不仅公司的产能得到了提高,劳动力需求也从原来的1万人减少到七八千人,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光弘电子只是大亚湾开发区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据了解,今年1—5月,惠州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居全省首位;而作为惠州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大亚湾开发区,上半年实现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94.9亿元,增长212.6%,投资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
光弘电子借助“机器换人”力争5年后工人减半
光弘电子,是大亚湾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也是电子巨头华为公司的核心供应商,以平板电脑、手机和光纤路由器的代工生产为主业。
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与众多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一样,流水线上众多工人排排坐,手里忙碌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然而人群中的几台机器人却迅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在两条生产线旁边,1台自动运输机器人运载着十几块电路板模具频繁往来,免去了人工搬运的麻烦。古桂良告诉记者,以前模具靠人工搬运,不仅浪费劳动力而且速度慢。两年前该公司引进了数十台自动运输机器人,每条生产线可以省去半个劳动力,而其投资成本仅三四万元,仅相当于一个工人8个月的工资。
在另一条生产线上,几台自动点胶机器人灵活地扭动“肢体”,精确地为生产线上的主板点胶,然后搬运到箱子里,两个环节一气呵成。“这个机器人每天可以点胶1万次,相当于两个工人的工作量。”古桂良告诉记者,点胶机器人是今年重点引进的设备之一,每台需要投资20多万元,不过可以节省两个劳动力,按照每个工人年均工资6万元测算,约一年半可以回本,而这台机器至少可以用上十几年。
大亚湾区工业贸易发展局工业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紧缺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逐渐显现,大亚湾不少企业都在尝试机器换人,部分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光弘电子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据悉,光弘电子的“机器换人”战略开始于2013年。当年4月,公司成立技术中心,此后累计投入工业技改资金超过1亿元,主要用于自动化设备的采购和升级。这些设备的陆续投用,使光弘对劳动力的依赖有所缓解。“以前我们公司员工超过1万人,还经常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如今只有8000人,已经能够满足生产所需。”古桂良说,今年是近几年来首次劳动力不紧缺的一年,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不少企业规模缩小,劳动力溢出;另一方面,则是各地实施“机器换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
古桂良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计划投入技改资金1000万美金,希望以此实现今年劳动力需求减少400人约5%的目标,长远规划希望用5年时间达到公司员工减半的目标。
宇新化工通过技改单位能耗年均降30%
工业技改不仅可以解决招工难,用工成本高的问题,也可有效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
惠州宇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原名“中创化工”)是大亚湾石化区内一家以新型环保溶剂产品研发和生产为主业的化工企业。与众多化工企业一样,能源损耗是产品生产的主要成本之一,不过近几年来该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产能提高和能耗下降的“双丰收”。其中,产能从2011年建成时的10万吨/年提升到现在的18万吨/年,3年保持年均30%的产量增长;与此同时,单位产品蒸汽消耗量却连续3年保持30%的下降幅度。
宇新化工副总经理罗庆金告诉记者,对于能够降低能耗,提高产能并降低成本的技术改造项目公司毫不吝啬。以此前实施的10万吨/年乙酸仲丁酯联合装置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为例,为了提高生产装置中1号精馏塔的能源利用率,该公司投入1210万元,增加了轻组分提浓塔、甲醇萃取塔等设备设施。项目改造后,在原料和能耗不变的情况下,乙酸仲丁酯年产量增加约2.4万吨。换算成能耗节省,相当于每年可节省4300多吨标准煤。因为成效显著,该项目还入选了省节能技术扶持资金支持的名录,获得174万元的资金支持。
罗庆金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在设备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约为1500万元。今年将重点针对准备投产的二期生产装置进行技术优化和改造,力争将该装置建成国内同行中技术领先的水平。
■瓶颈 资金投入大成最大“拦路虎”
光弘电子和宇新化工是大亚湾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典型案例。据大亚湾区工业贸易发展局工业科负责人介绍,在全区1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今年计划实施工业技改的项目有23宗,其中包括中海炼化二期、中海壳牌的乙烯裂解装置技术改造、光弘科技4G通讯产品生产线技术改造、敏华家具二期、兴达石化全自动包装码垛技术改造项目等。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纳入统计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4.9亿元,同比增长212.6%,占工业投资的92.4%,投资额和增速均居全市首位。 工业技改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成效有目共睹。然而横在企业面前的是资金问题,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不景气、工业经济增速下调的当下,不少中小企业资金压力较大。以光弘电子为例,今年拟投入的技改资金为1000万美金,相当于去年公司全部的盈利资金。因为投入资金受限,尽管实施“机器换人”战略已经两年多,目前机器自动化制造所占的产能也不足一成。
■扶持 企业实施技改可享受3年奖补
“机器换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工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古桂良说,在东莞,只要企业购买自动化机器,一律可获得10%的财政补贴,希望惠州和大亚湾政府借鉴先进地区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事实上,针对技术改造推进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市政府已出台了《惠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3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对工业技改等项目进行支持和扶持。在此基础上,大亚湾区也即将出台《大亚湾区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根据送审稿,今后3年该区将安排不少于3亿元的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其中,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在区内注册并取得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按事后奖补的原则,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从完工下一年起连续3年,按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除省、市级分成部分的60%实行以奖代补外,区级分成部分也按60%实行以奖代补,以此对技改企业进行扶持。 南方日报记者 林涌浩 通讯员 邱秋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