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eep 于 2016-6-19 17:17 编辑
6月18日凌晨4时许,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在武汉因车祸不幸去世,享年77岁。吴建民,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后就进入外交界。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跻身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之列。曾任外交部发言人、驻外大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
很多惠州人不知道的是,吴建民先生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惠州的发展,在担任驻外使节期间,曾为中海壳牌落户和TCL“走出去”出过力;最近10余年,他多到访惠州,为党员干部作多场国际和外交形势报告。
以下内容节选自惠州日报记对他的专访↓↓↓
1994年,吴建民即将赴荷兰担任大使,当时他想当大使就一定要做一点事情,就设法了解荷兰与中国有什么大的合作项目、有什么正在谈的大项目,其中一个是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公司考虑在中国南海沿岸建一个大型石化企业。上任前,他到了一趟广东,专门到大亚湾看了看,当时那里还是一片荒地。
上任后,在荷兰,他多次与壳牌公司的高层领导进行接触。大亚湾位置得天独厚,适合搞大型的石化项目,这块地方他们是看上了,但他们主要是关心中国的投资环境,担心中国政策会变。因为到了1994年的时候,中国虽然发展很快,但今后中国究竟会怎么样,他们还是有疑虑。在与壳牌高层接触过程中,主要是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政策,打消他们的顾虑。在荷兰期间,他与社会各界广泛接触,逐渐增进了了解。后来利用荷兰首相访华的时机,也向他们推介了这件事情。
1999年,吴建民又来了一次去看大亚湾。1994年的时候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光是有一点影子,还没定下来;1999年他来的时候,惠州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是有限。看到惠州的发展势头很令人鼓舞的,大项目纷纷落户,包括中海壳牌这个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带来很大的变化!在他看来,惠州地域广阔,土地面积占了珠三角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300多万,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都很大。
吴建民谈了他对惠州的感觉,第一,惠州大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国际大的跨国公司在惠州投资的布局慢慢打开;第二,惠州的人民都非常热爱惠州,都有股激情。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气、道、术、势。气,即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道,即发展方向要对;术,即策略做法要对;势,即要形成一定气势。这些惠州都具备了,惠州正处于大变化的过程当中,过十年、十五年你想会怎么样,我想会相当美好!
2009年,正值我市TCL集团去年并购法国汤姆逊和阿尔卡特两家知名企业。汤姆逊公司本身也非常成功,TCL把它买下来了,吴建民认为这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成功尝试。TCL把这件事做成了,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吴建民说,世界上任何企业并购之后都有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我希望TCL方面要注意跨文化的交流。对于这个问题不研究不行。中国文化与法国文化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随便举个例子,中国人回应人家的感谢,就说“不谢”,如果照此回答西方人说“No”,人家会觉得不可理解,会觉得彼此隔着一层。他认为要注意研究人家的文化、心理,研究在并购过程中可能给对方造成的一些敏感。并克服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敢于吃到底,而且要吃好它、吃出味道,希望TCL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摸索出一些经验。
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值惠州正在努力建设文化大市,同时积极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吴建民就坦言,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到这个城市去那个城市去,感觉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文化不一样!惠州出这么多人才,这不是偶然的。惠州是广东各市中普通话最普及的城市之一,为什么?包容性强!讲普通话背后是开放!他认为,惠州一定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特色文化,让人家去看,让人家觉得从惠州这个地方能学到很多东西,这对于提高城市的品位是大有益处的。巴黎这个地方,为什么人们去了还想再去?他举了一个例子,他在卢浮宫见到一位艺术家,他刚下飞机把行李往旅馆一丢,第一件事就是跑卢浮宫去。因它有一种文化的氛围在那,令他如痴如醉。这种文化的魅力其它东西能够比较吗?文化的魅力是永恒的!苏东坡在惠州住了2年多时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为什么?他喜欢这个地方!
为地方参与“一带一路”把脉开方 今年3月份,就在3个月前,吴建民还来过惠州。以什么是“一带一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如何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项目为内容,应邀作了题为“地方政府与企业如何参与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的辅导报告,围绕政府和企业在“一带一路”中应扮演何种角色进行一一分析,并与参会人员互动,结合惠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惠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把脉开方”。
惠州日报记者与吴建民“我记得你,4年前,你给我做过一个专访。”2009年7月6日下午,在“西湖大讲坛”结束之后,吴建民应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刚一见面,他就握着记者的手,愉快地回忆说。“我对那个晚上印象很深刻,停了几次电,但是我们还是把采访很好地完成了!”吴建民笑着表扬记者说:“你们寄给我的报纸,我收到了,做得很好,很有深度,很有水平,你们很专业!”
吴建民的话,一下子把本报记者拉回到2005年7月29日的晚上。
阵阵夏雨洗却了鹅城连日的酷热,夜风轻轻拂过惠州宾馆小岛上的柳枝。当晚9时,一改往日在电视上看到的西装革履形象,吴建民身穿休闲装、腰板笔直、温文尔雅地如约来到会见室。“你们的报纸有许多读者,希望今天的访问能够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吴建民的开场白自然得体。他还特别提醒记者:“你们可以录音。”
不知是什么原因,一向很少停电的惠州宾馆,当晚突然3次停电。“没关系,我们继续,来个秉烛夜谈!”吴建民丝毫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停电所干扰,从国际到国内,从经济到文化,从外交到礼仪,他都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一个多小时的访谈,轻松而愉快,坦诚而深入,令记者感慨良多。这位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时常与国际政要、名流显贵握手斡旋的外交家,对待普通记者,也是如此平易近人。人生的阅历、处世的经验,平和的气度,平等的对话,他给记者的印象,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师长。
记者据《惠州日报》相关报道的不完全统计,从1994年开始,吴建民先生先后约9次到访惠州。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3月28日,吴建民先生应邀到我市作了题为“地方政府与企业如何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辅导报告。
《惠州日报》曾对吴建民先生进行过多次专访。谈及惠州的发展时,吴建民先生说,惠州大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国际大的跨国公司在惠州投资的布局慢慢打开;惠州的人民都非常热爱惠州,都有股激情。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气、道、术、势。气,即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道,即发展方向要对;术,即策略做法要对;势,即要形成一定气势。这些惠州都具备了。他的感觉是惠州正处于大变化的过程当中,未来的惠州会相当美好!
来看看他在惠州留下的部分足迹↓↓↓
2009年吴建民接受惠州日报记者专访
2015年1月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惠作“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策略”报告
2016年3月吴建民为地方参与“一带一路”把脉开方
(来源:惠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