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从“千里面语”到“辞若对面”——谈诸葛亮《诫子书》威祥学术论文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0 17: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这样表述书信类文章:书者,舒也……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释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可见,书信类文章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尽言,有文采地表达出作者的心声,做到自由倾述、明确表达,而非闪烁其辞。家书是书信类文章的主要形式之一,家书也是一种“千里面语”,[1]即远距离的家人之间对话的书面化,这种隔时空对话的最理想境界是“辞若对面”。
诸葛亮的《诫子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诫子家书中的经典,被后世广为流传。它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在内容上讲述修德、立志、治学等传统道德之外,还在于在言说艺术上实现了从“千里面语”到“辞若对面”的升华,轻松地打开了阅读者的心门,让人心悦诚服,如沐春风威祥学术论文网
一、充分尊重“面语”的对象——面前有人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在临终前写下家书《诫子书》与诸葛瞻,其时诸葛瞻年方八岁。这一年,诸葛亮曾在写给兄长诸葛瑾的信中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足见他对自己儿子的隐隐担忧和牵挂。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生命大限来临之际,对年方八岁的幼子,自然会有千言万语要殷殷叮咛,但诸葛亮考虑到诸葛瞻只是个孩子,恢弘巨制、长篇大论远远超越了一个八岁孩子的接受能力,所以诸葛亮以儿子能接受、能理解为出发点,将原应鸿篇巨制的文字浓缩为平实的86字、短短的17个句子,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且这17个句子中没有生僻晦涩的词句,基本通俗易懂,即使个别词句,诸葛瞻因幼小不能完全理解,也完全可以轻松地记诵下来。全文没有那个时代固守父子人伦的冰冷训诫和武断强势的说教,而是在平等交流的氛围中,将两个人之间远距离的对话,变为充满父子真情、字字生辉的“辞若对面”威祥学术论文网
二、自然的有“我”表达——文中有我
文中通过“君子”“静”“俭”等关键词展开的立自离不开立身、立身先要养德、立身更要立志、立身还要读书治学成才等人生箴言,是诸葛亮一生的总结回顾,也是诸葛亮在回忆中的深度思考,透露着一个父亲丰富的精神世界。他推己及人,将自己从一介布衣成长为蜀汉丞相,成长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的人生体悟,都通过这封家书倾吐给儿子。文中开篇就指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泛指才德出众的人,《礼记·曲礼》中对“君子”的定义为:“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论语·宪问》则说:“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可见“君子”是诸葛亮生活时期做人的最高标杆。“夫君子之行”中的“行”,指的是操守、品行,那么怎样成为才德出众,有操守、有品行的人呢?诸葛亮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一工整的对句来回答,“静”更多指心境的宁静,要拥有宁静的思想,要远离喧嚣,在静中参悟人生、沉淀学识。“俭以养德”,这是诸葛亮对道家精华的汲取,老子有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诸葛亮认为,“俭”首先是生活节俭,进而过一种简单的生活,通过俭,生廉洁之心,有廉洁之心,才会有公心,公则生明。反之如果一昧追求享乐,欲壑难平,会超度失衡,“德”渐渐会消失,他说:“谨慎节用,以养父母……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积蓄,以储其后。”诸葛亮还上书刘禅:“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可见诸葛亮一生节俭,不以财产遗子孙,这也是对后世子孙的一种身教!正是诸葛亮这种有我之表达——结合自身的总结和回归自我的阐述,全文才具有了直击心灵的力量,不要说血浓于水的诸葛后人,就是后世的万千读者也为这个真诚父亲的人生箴言而倾倒折服,愿意接受这位智者和仁慈长者的谆谆告诫和人生启迪威祥学术论文网
三、情理交融的言说方式——笔下有情
诸葛亮《诫子书》中的核心句是首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而后下文围绕修身和养德展开阐述,通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样的双重否定句言辞恳切、语重心长、不夸张、不矫揉造作地明确指出通过什么途径、何种方法去实现修身养德、尚志受道、勤学成才。在正面说理的基础上,又通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这样的否定句,来反面说理,陈述不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进而用想象的方式呈现了如果这样做的危害和可怕后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此时已经不再是单纯说理,更多倾注着深情,来抒发这样虚度光阴、一事无成的人生“悲”情。更像一个过来人,在追忆总结自己的人生,在追忆中让儿子多多警醒,少走弯路。“遂成枯落”,“枯落”二字,极具形象感,人生如树,青春年华是满树繁花,而垂暮之年就像树要将叶子脱落干净。“枯落”的不仅是年华,还有曾经的理想和抱负。很显然,这种正反面结合情理交融的言说方式,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再一次让读者感受到这位睿智长者的谆谆告诫,似乎他就在你的面前,向你坦露着真言、真情。
四、尊重生命和珍视生命的理念——关照生命
魏晋南北朝是社会大动荡的时代,诸侯间、国家间,争城夺地,杀伐征战,当时名流士大夫阶层通过残酷的战争认识到了生命的重要,具有了珍视生命的理念。诸葛亮的《诫子书》中也倾注了这一生命思考和珍视生命的理念。文末的“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描绘出落寞、悲苦、贫穷的生命状态,显然这样浑浑噩噩地活着,不应是生命的最佳状态。“爱之欲其生”,诸葛亮不仅希望儿子活着,还在生存价值上做出引导,彰显了其对生命的重视。活就要活出精彩,让生命更有深度和高度,要明事理,立正心,存高远之志,通过读书和治学来立身,最终有兼济天下之才而为世所用。显然,这样深邃地思考生命,已经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就是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也是这篇《诫子书》被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不朽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威祥学术论文网
五、语言整饰和骈散结合的句式——行文有匠心
《诫子书》语言质朴平实,但字字生辉,句句精髓,其语言整饰和骈散结合的艺术,超越了诸葛亮存世的前后《出师表》。如文章开篇的总领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很注意语言整饰之美,开头这个适宜用拖韵来读的发语词“夫(fú)”,大有高渺之音从云天外传来之感。接着,文章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两个对句来呼应,散句起,骈句应。而后的八个句子,每句四、六、七字不等,或用虚词起头,或用虚词煞尾,都两两相对,前后契合,句式工整而又不乏灵动。最后六句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气韵贯达,但仍是两两相对,表意逐层推进,且在后一句煞尾字合了韵,因而使人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用语言整饰和骈散结合的句式来言说的最大好处是便于诵读,且全文以短句为主,形式上和古代有些训蒙之作相似,更加容易入口朗读,这足可见诸葛亮的匠心。可以说,诸葛亮在临终前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诫子书》中,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家书类文章的最高境界——“辞若对面”。[本文转自weixiangwj.com.cn威祥学术论文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12-26 13:38 , Processed in 0.09405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