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网友称在澳头绿道跑步,发现沿绿道海边大面积海水混浊不堪,呈赤红色,并且有死鱼漂浮,不知道怎么回事?
据了解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通过现场勘察、取样检测,判定该片海域正在发生由甲藻类锥状斯氏藻引发的无毒赤潮,赤潮面积达45平方公里。引发鱼儿死亡的“元凶”正是赤潮。 那么赤潮是什么,又有什么危害呢?有什么预防措施吗?我们知道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赤潮原是渔业的用语,是一种自然想象,产生的自然条件 赤潮发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查明,但从理化环境的变化分析,自然条件主要有如下几点因:
1.化学素 近海养殖向水域中添加大量的饵料,导致在内湾、浅海区中无机态氯、磷酸盐和铁、锰等微量元素增多,给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2.内湾、浅海区水体交换能力差,海水利用率高,封闭性强,水体循环速度慢,使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是赤潮生物滋生繁衍的优良环境,是赤潮的多发区。
3.海温和盐度 一般赤潮发生于水温20℃一30℃的海域中;赤渤海域的盐度一般为27‰一37‰。
4.气象因素 通常赤潮出现于闷热、风平浪静的夏季。
5.水底层出现无氧和低氧水团也会引起赤潮。
6.赤潮发生与地球的温室效应也密切相关。随着农业工业的发展。
赤潮的产生也有人为原因:
1.是人们对农作物施以超量的化肥、农药等积累在土壤中,随江河排泄于海洋,这些化肥却随径流进入江、河、湖、海。这是海水营养盐骤然上升的主要源头。
2.是工业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被大量注人海中。这些物质对海水中磷的过量富集,有直接的影响。
3.是沿海地区的过度海水养殖,残饵腐败污染海水。
赤潮是如何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1.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展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 1.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2.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3.利用海洋微生物对赤潮藻的灭活作用,及其对藻类毒素的有效降解作用,可使海洋环境长期保持稳定的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治赤潮的目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也许作为大亚湾生活中的一员,我们可以从少用一个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这样的小事做起,为大亚湾这座美丽的海滨之城增一砖,添一瓦。没有自然,便没有人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