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一):故乡见闻…(“妈廟”建村前的原始地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0 08: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故乡见闻…(“妈廟”建村前的原始地貌)

“妈廟铜墙铁壁、虎头山离天三尺、村前有个“浪钉壩”、两边还有河相隔”,以下是我推测妈廟大概是这样形成的。“妈廟村”历史是否如我所说尚待考证。妈庙从建村至今己有三百多四年历史,妈廟这片地方地势很低,过去是一个大海壩整个海壩长满“浪钉树”(红树林)。浪钉树不知什么时候改叫“红树林”,浪钉树的根用处可大了,暖水瓶塞、酒瓶塞全用它。浪钉子长得非常美,长长一条顶部红颜色,像一个小人带着红帽子一样,成熟后一条条掉下,掉进泥浆或随水漂浮,掉进泥土里就地生长,或随水漂浮,漂到那里就在那里长出一棵小树。

建村前这片地方在潮汐涨潮时海壩几乎全部淹没在海水中,只有几处比较高的“小岭”土丘长期露出水面。其中一个长满“浪钉树”土丘边有个小岩洞,洞内有一个“妈娘神位”,据说这个“妈娘神位”是由当初在附近捕鱼之“水上人”漁民筑建而成。水上人长年和海打交道为保平安初一、十五必拜妈娘,由于此地比较高又有一个洞,在此处设个妈娘神位最适合,后来这片地方移居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就在附近另建了一个廟叫名“天后宮”,,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妈廟,妈廟名称来源是不是这样这是我猜的。但原来这片地方确实是有一个供拜妈娘神位小岩洞,我小孩时已很少有人去原来那才小岩洞拜妈娘了,烧香拜神了全去“天后宮”。

原先这片水淹之地经过了三、四百年漫长岁月后变成了“妈廟村”。“妈廟村”隶属于广东惠阳大亚湾地区,广东惠阳地貌属丘陵地带,“妈廟村”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山岭。妈廟村离大亚湾“澳头港”不远,地理位置不错,面海背山。妈庙村的南面有一条小溪,北面有一条宽达几十米的河流,小溪和河流环抱着妈庙村。果树、古榕树、垂柳、翠竹扎根溪流边;村道纵横交错,小溪和河流将村落与外界隔开,它们成了保护河。河道弯弯曲曲。村前有一大片“浪钉壩”又名“红树林”,村后围绕着几个不大的小山岗,小山岗后面有一条土公路连接澳头和淡水两个小镇,(日本侵华在南华登陆大亚湾登录,就是从这条公路前进的,还在我村驻扎过一段日子,在这一带日本仔经常遭到国共两党游击队伏击)。

这种好的地理位置早在三、四百多年前己给故乡人相中。“妈廟村”最原始的原住民是“水上人”渔民,这些原始“水上人”过去在大亚湾沿海一带靠捕鱼为生,最初“水上人”为了安置老小,他们在这片地方选择比较高的“小岭”以船为家或搭棚居住。时间一久加上地势抬高,迁移进來的人越来越多,后才有泥砖土屋出现。时至今日惠州大亚湾、深圳大鹏湾沿海一带到处还有类似“妈廟村”的这种小农村。

“妈廟”这片地方经过漫长岁月的地形变迁,水位逐渐退却地势慢慢抬高后,这塊风水宝地人人都想移居进来,最初由“水上人”开始,后来其它地方的“岸上人”也争先恐后跟着迁进来。各地的人不断涌入后,慢慢的就聚集了一大批“水上人”和“岸上人”在此定居。沿至今日“妈廟村”人一共有六姓之多,人群中來自四面八方,有原先进来的“水上人”也有后迁入“岸上人”。初期聚居的大部分都是“水上人”他们以捕魚为生,后来进入的就以农耕为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12-26 15:26 , Processed in 0.06411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