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melia265 于 2019-9-6 15:36 编辑
量线、锯木、刨花、上胶水、钉钉子 …… 8月27日下午5时多 今年70岁的村民刘达宋像往常一样 开始做木工 他要赶着帮邻居把一张婴儿床做好
背部微驼、头发花白的刘达宋做木工40多年 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 挣下一个幸福家庭
生活所迫自学木工 1949年12月,刘达宋沐浴着新中国成立的朝阳出生于惠东梁化。“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情况都差不多,吃饱穿暖是最大目标。”刘达宋说,他小时候在村里看到木工做工时很感兴趣,便偷偷地跟着学。到了20岁左右,已经能自己设计、打造一些简单的家具。只是那个年代手艺人做工只能勉强维生,家人对他做木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去。
22岁时,刘达宋上山砍树,不小心被一棵倒下来的大树砸到,左小腿被削掉了一块。腿伤好后,他无法再干重活。于是,他就一门心思钻研木工,将木工当成讨生活的手艺。
刘达宋没跟师傅学过,木工活完全靠自己琢磨。
“方的、长的、圆的,我很快都学会了,一般家里用的床、柜子、桌子、椅子、凳子等都会做。”刘达宋说,随着手艺越来越好,邻里乡亲乃至周边的村民越来越多人找他做,而他也会根据客户需求上门住家帮做各种家具。那时候,他的一个堂弟跟着他一起做木工,两人经常搭档去为客户上门服务。
1981年,刘达宋一家人从惠东县搬迁到大亚湾谋生。在澳头荃湾村落脚后,堂弟觉得木工没有出路,便出海捕鱼去了,他仍坚持做木工。
曾经有一个画画的人看重了他的木工活,想拉他一起合伙开厂创业,但刘达宋考虑身体原因拒绝了。
几十年间,荃湾村不少村民家都找刘达宋打过家具。“刘叔做的木工很耐用,几十年不变形。”许育权是荃湾村村委会干部,他清楚记得,1995年他找刘达宋做了床、柜子和桌子“三件套”。因为荃湾村位于海边,空气潮湿,家具容易腐蚀,但刘达宋做的木家具用的木料很厚实,看似笨重其实很牢固、耐用。后来搬家时把旧房卖了,他本想把“三件套”搬走,无奈新房主不肯,只好忍痛割爱送给对方。
自用家具亲手打造
家里的楼梯扶手也是刘达宋做的。
走进刘达宋家,一楼目之所及的木质家具,都是刘达宋亲手所做:有他自己结婚时的老家具、儿女出生时添置的家具、儿子结婚时打造的一套家具、给一岁多孙子做的陀螺玩具……这些家具满满地呈现了刘达宋这几十年来,经营这个家庭所付出的心血和爱。
因为家庭贫困,刘达宋直到40岁才结婚。新婚大事,刘达宋拿出看家本领,家里几乎每一件木器都是他亲手打造:大到床、柜子,小到桌椅,每一件都是实打实的纯木,而这批家具用到现在还完好无缺。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崇尚时尚,但刘达宋的儿子结婚,他送给儿子儿媳最好的新婚礼物,依然是他用心亲手打造的一套木质家具:柜子、桌子还是老式的,但床已经是现代的席梦思。“公公做的木家具虽然款式不新颖,但特别扎实、牢固,用得心里踏实、安全。”刘达宋的儿媳妇胡益花说,她很感谢老人对他们的关爱。
小木工活仍有市场
时代在进步,如今寻常百姓家的家具一般都从家居市场直接订购,款式、用材也越来越时尚、漂亮,但刘达宋作为传统木匠,使用的工具还是最传统的斧头、锯子等,唯一“现代”一点的工具是一把上世纪80年代使用的电刨。
“现在都是用机器切割,我学不会,还是习惯手工。”刘达宋颇为惭愧地说,虽然做了一辈子木工,但因为没有文化,也没有跟师傅学过手艺,他会做的都是传统的老式家具,现代家具的各种漂亮造型他做不来。
虽然如此,但依然有乡邻对传统家具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信赖他的手艺,找他做一些市场上买不到的小木器,比如加宽的凳子、婴儿床、渔民在船上使用的木箱等。
刘达宋用木头给孙子做的陀螺玩具。
儿子女儿相继成家立业,刘达宋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觉得很幸福。如今,刘达宋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含饴弄孙,虽然家里给孙子买了很多现代的玩具,但他还是亲手做了一个陀螺给孙子玩。
让刘达宋颇为遗憾的是,传统的木工活很累,早已没人愿意学。他说,早年间有人看他做木工也感兴趣,但没人能坚持下来。“如果有人想学,我愿意教。”刘达宋说。
来源:《惠州日报》、惠州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