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问策大亚湾|临深优势未用足,大亚湾如何打好“双区”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5 17: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问六策”之五:
临深优势未用足,大亚湾如何打好“双区”牌?
  大亚湾区西部临深片区,是大亚湾最早承接“三来一补”的区域。临深片区近年来发展较快,基本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
  然而,作为承接深圳东进战略的最前沿地带,临深片区的“临深”优势未用足,两大主导产业并不强,其产值占全区比重不到四分之一,并且还存在产业缺品牌、集聚效应不强、新兴产业不兴等问题与不足。
  当前,我省正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大亚湾区如何抢抓“双区驱动”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毗邻深圳的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近水楼台先得月”,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是大亚湾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问题
  传统产业不强,新兴产业发展不兴
  翻开地图,地形狭长的大亚湾区,形似一只雄鹰,面海而驻,振翅欲飞。其东西展开的“两翼”,一侧是东接霞涌的石化区,另一侧是西邻深圳坪山的西部综合产业园区,在这个园区,布局着大亚湾的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与汽车零部件产业。
  “西部综合产业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代工为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少。”大亚湾区主要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该区产业结构明显存在“长短脚”,电子信息产业仅占13.6%,石化产业占大头,是典型的石化“一条腿走路”。
  “产业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缺自主品牌。”调研采访组发现,电子信息产业是大亚湾区的第二产业,但以代工为主,代工类产品产值在产业内占比接近七成。
  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缺乏上下游产业配套,企业各显神通但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不清晰。以LED产业为例,虽然品牌不少,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2018年产值在产业内占比仅8.8%。
  产业发展不起来,必然有诸多原因,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土地资源不足。调研采访组实地走访发现,由于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不多,导致大亚湾工业区与居民区出现混杂的现象。
  数据显示,当前大亚湾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29.83%,储备产业用地(包括工业、仓储等)仅有5平方公里,具备供地条件、能立即使用的更是少之又少,只有2平方公里。
  大亚湾区国土管理部门一位负责人说,近年来因政策调整、经济转型或发展理念转变等原因,部分原来已供土地难以落实符合大亚湾产业要求的项目,造成已供产业用地低效利用的情况比较突出。据统计,全区低效用地总量约5.8平方公里。
  对策1
  打好“临深”牌,主动谋划产业园区合作
  大亚湾区毗邻港深,陆地与深圳坪山接壤,海上与深圳大鹏咫尺相望,是“深圳东进”的第一站,是深圳往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必经通道。
  调研采访组认为,大亚湾应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机遇,以更高层次开放合作的姿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优势,着力打好“临深”牌,积极谋划与深圳坪山区进行产业对接合作,实现差异化发展、互利互惠。
  近年来,大亚湾积极对接深圳产业,在大亚湾西部与深圳坪山接壤片区,建设“1+N”创新产业集聚区,主动承接深圳产业和创新辐射,成为全面对标深圳的“桥头堡”。如今这块约10平方公里的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已拉通对接深圳的主干道,全面吸引深圳的资金、人才、产业,引进深圳企业100多家、创新团队36个。
  调研采访组建议,可借鉴学习东莞黄江镇的做法,将“1+N”创新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升级改造,主动吸引深圳产业转移。例如,去年黄江利用毗邻深圳的优势,由原来简单对接变成有实际意义的共建共治共享,如加强公常路、地铁1号线、生态路等重要交通通道与深圳的无缝对接等。在交通、产业、园区等方面,根据产业补强等实际需求举办经贸合作交流会,吸引深圳客商和企业到黄江投资。同时还通过“园区+旧改”的方式,盘活旧厂房以及土地资源,充分发挥规上企业和“倍增计划”企业带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发展总部经济。
  调研采访组了解到,今年4月深圳市印发了《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新扩园区包含南山、坪山、龙岗、宝安和龙华。紧邻大亚湾西部的坪山园区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区,和南山并称为“两核”,主导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以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大亚湾无疑将因此受益。建议大亚湾结合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相对集聚的优势,吸纳其创新产业资源,将闲置用地嫁接该创新产业项目,从而推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条集聚发展。

  对策2
  探索市域统筹招商模式,实施“一盘棋”产业链精准招商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越来越多的深圳产业和人才资源将外溢。”调研采访组建议,通过新建、合作、改造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新型产业园区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的载体,同时探索市域统筹招商模式,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招商力度,采取各县(区)“一盘棋”产业链精准招商模式,主动承接深圳优质的新兴产业和专业人才资源。
  今年6月,总投资150亿元的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慧聪集团总部)项目签约落户大亚湾,未来将有约150家大数据、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产业企业集聚西区。
  调研采访组建议,大亚湾应抓住“双区驱动”重大机遇,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瞄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沿,充分对接广深港等“创新极核”的创新孵化成果,聚焦创新成果应用转化,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端产业领域,在西部综合产业园区中打造大亚湾区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园。同时加快完成《大亚湾区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园产业招商及运营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引进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等项目。
  调研采访组认为,大亚湾要“放大”慧聪项目的总部经济“慧聪效益”,充分利用大亚湾“临深”优势,吸引更多高精尖企业把大亚湾作为“背靠”深圳发展的“总部落点”或者在大亚湾设立“第二总部”。
  调研采访组还建议,积极出台有利于吸引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的区域创新政策。加快制订科技企业孵化器配套管理办法,完善“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运作模式,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创办孵化器、加速器,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吸引更多优质的创新资源和成果集聚。修订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出台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新政”,吸引更多深圳、广州等地的人才。

  对策3
  激活村民工业回拨地,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调研采访组了解到,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亚湾因征地安排了大量村民工业回拨地。据统计,已有约50万平方米回拨地因招商能力、经营能力和资金不足等原因闲置。建议通过政府引导,积极探索支持村民将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建成或升级成高标准厂房,从而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如何把有限的土地资源转换为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调研采访组建议,在坚持保重点、提高供地门槛,将非常有限的存量储备土地用于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和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倾斜落地外,将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建成或升级成高标准厂房,满足中小微企业用地需求及创新发展用地需求。
  结合即将出台的《惠州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参照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慧聪集团总部)项目成功签约落户的经验做法,引进优质项目与该区闲置土地、老旧厂房开展合作,加快培育发展用地少、产出高的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园区。参照东莞松湖智谷等地的先进做法,在产业招商过程中鼓励企业压缩项目用地,提高容积率,建设现代化的高层工业厂房,真正做到“工业上楼”。
  部门表态>>>
  大亚湾区工贸局: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将结合5G技术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鼓励比亚迪、光弘科技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推动5G技术的应用,研发和制造消费类5G智能终端、5G网络与基站设备和5G核心零部件。同时在做大做强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住成电装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加快科达利增资扩建、尼索科新能源汽车关键连接件项目、天邦达汽车电池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洽谈进度,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做强做优汽车零部件产业

  大亚湾区招商局:推动临深片区产业提质增效
  将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现代产业园区等三个方向发力,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抢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临深片区产业提质增效。
  比如,将推动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慧聪集团总部)项目加快建设,引进一批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产业企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产业新高地。
  大亚湾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完善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
  将通过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和孵化引入力度,重点培育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和物联网产业等,着力延伸孵化产业链条。
  通过持续提升科创园国家级孵化器创新创业载体空间,引导区内企业通过新建、合作、改造等方式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等推动现有创新创业载体升级改造。
  通过有针对性地出台孵化、人才、招商投资等创新创业政策,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科技企业全链条服务等完善创新创业配套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6-29 19:36 , Processed in 0.07075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