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小金河大道迎来道路主线通车,成为惠博大道和惠州大道纵向连接的重要通道;10月1日,惠河高速白石互通开通,大大提高市中心区上下高速的效率;便捷顺畅的城市路网正在织就……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惠州大手笔布局“丰”字交通主框架。其中,作为南北轴线的1号公路已率先启动建设,将从北部山区直达南部沿海。惠州正加速向着梦想乘风破浪。
从“一条公路”看“一个梦想” 1号公路终结山海割裂
夜幕降临,粤港澳大湾区内各色灯光渐次亮起,这是世界夜景卫星图上灯光最璀璨的区域之一。地处珠江东岸的惠州,格外引人注目。
从空中俯瞰,惠州距离海西经济区南部城市汕头、梅州约200公里,距离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赣州、郴州约300公里,距离深圳市区80公里、广州市区150公里,惠州港距离香港中环码头47海里……
这是大湾区中唯一全面接壤深圳、广州、东莞的城市,既是联通海西经济区与长江经济带的区域枢纽,又是承接大湾区、辐射粤东北的门户,面积占大湾区面积1/5,几乎是广州、深圳、东莞面积之和。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
遗憾的是,区位优势并未转变为发展优势。“惠州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何没有发展起来?”这是不少惠州人的困惑。从外部看,惠州的区域合作起步较晚,空间发展战略缺乏对接;从内部看,从北部山区到南部沿海,城市发展格局呈现割裂状态,各组团联系不畅。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惠州有着很好的海岸线和海洋经济基础。但是,一直以来,惠州没有发挥好滨海优势,而最大的瓶颈就是南北走向通往海洋的交通轴线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如何打通发展的瓶颈?2019年,惠州经谋划和研究,于年底出台了《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总体布局规划》,希望借此打通惠州交通的“任督二脉”,加强与周边城市对接,吸引更多优质资源促进惠州的高质量发展。这个内联全市7个县区、外通广深莞等6个城市的超级交通工程,让这座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由沿江向滨海发展。
与以往不同的是,“丰”字交通主框架摆脱了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环状结构交通模式,真正实现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把惠州融入到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格局中。
“丰”字代表“丰满”。纵观其规划,第一“横”对接广州(知识城),形成辐射粤东北地区的沿江交通轴线;第二“横”对接东莞(松山湖)、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形成辐射河源、梅州的中部交通轴线;第三“横”对接深圳(前海)、香港,形成辐射深汕特别合作区及粤东地区的东西交通轴线;一“竖”连通中心城区与惠州湾,推动陆海呼应、江海联动,形成由沿江走向沿海的南北交通轴线。
向北直通韶关、清远,向南剑指大海。去年12月底,作为南北交通轴线的惠州1号公路动工建设。南北交通轴线,起于广惠高速规划汤泉互通,近期终于 大亚湾石化大道(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惠州段),远期延至稔平半岛。路线由北向南经北环大道、四环东路、马安镇、良井镇,向南衔接至霞涌黄金海岸,预留跨海通道,近期主线总里程约64公里。规划设置惠东支线,由白花镇向东连接范和湾,总里程约25公里。
这早已不是单一的交通工程,更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梦想。
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 大通道推动要素充分流动
今年初,惠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报告提出:立足惠州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需要,把路修向发达的地区,修向资本和人才的源头,通过修路把人、财、物都引进来,这就是致富路、发展路。
根据规划,按照近期(2020-2023年)、中期(2024-2026年)、远期(2027-2030年)三个阶段逐步实施,形成“三横一竖”“丰”字交通主框架,奠定城市百年发展大格局。近期优先启动南北交通轴线及东西交通轴线的前期研究和规划建设,有序开展沿江交通轴线、中部交通轴线及国道G324北上的规划建设,中远期将逐步完善“丰”字交通主框架的路网体系,形成融入大湾区的大交通体系。
惠东稔平半岛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
“以前,交通是一个辅助,服务于城市发展。现在惠州以交通为引领,扩展城市空间。”惠州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规划把产业串联起来,促进要素快速流通,带动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惠州市依托三环路、四环路,实施“两环八射”,使市中心区快速与高速公路对接,实现在中心区内,居民15分钟内快速进出城,解决惠城中心区上下高速难、交通拥堵问题。
1月17日,惠新东江大桥建成通车,市区再添一座过江大桥,分流了合生大桥、惠州大桥的压力,使“西三环”正式与“北三环”连接,实现三环的闭环,市民驾车从三环北路至火车西站惠河高速收费站只需10分钟。惠新东江大桥是市区快速上高速“两环八射”中“三环线”的重点,是连接市区江北片区与江南片区之间的重要通道。
7月30日,小金河大道迎来道路主线通车,成为惠博大道和惠州大道纵向连接的重要通道,成为广惠高速小金口出入口及未来赣深高铁北站的快捷通道。10月1日,惠河高速白石互通建成通车……
连接“大动脉”和各地的“毛细血管”正在不断打通。惠州正在构筑布局完善、等级结构合理、功能清晰、一体化的城市骨干路网,依托干线通道支撑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导入与产业发展。
“丰”字交通将在惠州大地上“穿针引线”,串起一条条要素加速流动的通道。沿着1号公路一路往南,串联起博罗、惠城、大亚湾等组团,连接起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大亚湾石化区、稔平半岛等平台。
在惠州南部,慧聪集团正打造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计划把总部从北京搬到大亚湾。“一个城市的欣欣向荣跟产业、交通是密不可分的。”大亚湾慧湾科技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可表示,以前公司高管每个月要飞深圳谈业务,现在搬到临深地区,交流更方便了。
在惠州北部的龙门县,广东尼特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一个个打磨好的泡沫泵头“出炉”。今年3月投产以来,尼特包装订单不断,年底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广东尼特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是2018年从中山搬迁到惠州龙门的企业。“惠州的区位优势很明显。”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我相信惠州、龙门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从“极点带动”到“轴带支撑” 改变过去产业布局零散格局
在交通先行的基础上,惠州高水平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世界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生命健康产业,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骨干快速建设,将大亚湾石化区、白花新材料产业园、潼湖生态智慧区、罗浮山等众多标志性节点相连。届时,惠州“2+1”产业集群,将改变过去产业布局零散格局,并带动沿线产业带的发展。
今年5月,《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印发。在优化提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字号”园区的同时,依托“丰”字交通主框架,各县区结合“2+1”产业,打造主导产业鲜明的千亿级工业园区。
地处惠东县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将要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按照“三年打好基础、五年初见成效、十年成熟运营”的思路,惠州正推进园区的规划建设。根据规划,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预计到2035年年产值达2000亿元。
临近深圳的大亚湾区,正在打造新兴产业园区,布局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 在仲恺高新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里多个高端项目相继签约、动工或封顶; 在北部的山区里,苏州工业园规划公司走进龙门县,助力谋划建设健康新城……
以交通为先导,各组团将拥有更为高效的融合对外通道。惠州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将沿线重要节点联系起来,促进经济要素向沿线集聚,形成了发展轴带,成为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有力支撑。
一条条公路、一座座跨江大桥形成交通轴带,推动人才、产业、资金等要素流动,惠州大地上澎湃活力迸发。
2019年,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55.4万人次,同比增长36%。同年,惠州辖区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1.087亿吨,同比增长12.25%,这标志着惠州港正式跨入中国沿海大港行列。“两港”的吞吐量双双大增,为今后海空运输“比翼齐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惠州土地面积约占珠三角地区1/4,但土地开发强度仅10%左右,而深圳、东莞已接近50%,面临建设用地紧缺的问题。区位好、空间广的惠州,站在双重“风口”之上。
随着大交通网络越织越密,惠州未来有望在“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区域版图上占据更重要地位。脚步不停的惠州人,正在书写岭东雄郡的壮美诗篇。
来源:南方+,记者:马发洲,采用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