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厨师村”“工匠村”涌现!“三项工程” 惠州结硕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0 17: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
“惠味”飘香乡村振兴路 “惠技”助力产业深发展
惠州坚持民生为本打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组合拳,纵深推进“三项工程”
  “有手艺,有厨艺,店里的阿嫲叫、糍粑很受欢迎,我的店都成网红店了。”惠阳姑娘郭雪芬在店里忙着制作小吃,网上订单响个不停,她笑着说,“这是‘粤菜师傅’带给我的好运。”
  以美食为媒,“寻味”乡村振兴;以技能为根,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服务为本,破解家政难题……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作为保就业、促发展的惠民工程来抓,大力整合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社会组织、村(居)等多方资源,以组合拳的方式推进“三项工程”向纵深发展,让“惠味”“惠技”成为稳定和扩大城乡就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惠州“2+1”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据介绍,“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是新时代广东解决民生痛点难点、积极扩大城乡就业、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三项工程”,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广东的生动诠释。
W020210810310674636450.jpg
7月29日,惠州粤菜师傅走进朗县幼儿园,与朗县的孩子们一起DIY惠州小吃。
  “厨师村”“工匠村”涌现,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在“广东粤菜师傅名村”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一场“粤菜厨艺学堂”正在进行,村民廖玉荣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不时拍下师傅制作糕点的过程。
  民以食为天,东江两岸村民自古善用河鲜、家禽、稻米等进行烹饪,衍生出的客家菜与广府菜、潮州菜并称“广东三大菜系”。东江边的墨园村人擅长做菜,曾出过不少闻名国内外的大厨,全村有500多人从事餐饮行业。
  因地制宜,惠州在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中,重点打造墨园村这样拥有“客家菜基因”的乡村,“以厨兴村”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墨园村获授惠州市粤菜烹饪技能人才培训点,墨园村及周边东江沿岸村民主动报名参加培训,以东江菜、惠州小吃等特色美食制作工艺为主的培训课程深受村民们欢迎。
  目前,像墨园村一样的“烹饪技能人才培训点”在惠州有15个,全市累计超过8000多人次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廖玉荣参加了3期培训,正筹划在村里开个惠州小吃店,因为墨园村乡村游正红火。该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红兰介绍,村委会计划将生产队大饭堂旧址翻修打造成“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发动墨园村名厨回乡对村民进行培训,进一步丰富墨园乡村旅游元素。
  沿东江而上,位于龙门县的城西村原是省级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工匠村”,“广东技工”的技能培训改变了这个村子。
  城西村村民善建房,素有“5个城西人就有1个建筑工”的说法。由于缺乏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村里“泥瓦匠”只能外出打工赚“血汗钱”。2019年,城西村委会与惠州市住建局驻村工作组引入培训机制,从省里请来专家,提供专项资金为村民培训工匠技能,组织村民考取《广东省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让“泥瓦匠”升级为“技术工”。
  城西村还建立了广东省首个村级行业协会——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并成立城西村建筑工匠协会党支部。“以前没有协会和培训,到处接零工,收入很不稳定。现在不同了,活多得都接不完。”村民谭活垣和返乡的工匠们在“家门口”就能承接乡村建设工程,既能增收致富,也方便照顾家庭。
  目前,城西村120多位建筑工匠通过广东省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考核,其中19名贫困户成功脱贫。经过工匠协会党支部的联系,村里20多名会员甚至赴澳门承接工程,工价翻了一番。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在实施“三项工程”中,惠州市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以“小切口”入手,从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开始,进而带动一个村民小组、一个自然村的成片就业,在农村发展中树立起“劳动致富”“技术致富”的好风气。同时,通过乡村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牵引”作用,将具体着力点与地方优势资源相结合,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广大的市场需求,结合地方特色深化“一村一品”,有力推动当地乡村振兴。
W020210810310674641032.jpg
惠城区汝湖镇开展“粤菜师傅”培训,拓宽村民就业路。
  课堂即车间厨房,校企合作为“2+1”产业输送人才
  在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有间1100平方米的TCL王牌机芯教学工厂,“课室”里有3条从本土龙头企业TCL工厂平移过来的生产线:2条SMT生产线、1条PCBA生产线。学生的实操课就在“生产线”上进行,TCL集团定期派出工程师作为“课外老师”来指导。
  在惠州市城市职业学院的东江菜产业学院,犹如高级厨房的教室常常迎来东江菜大厨,惠州知名的东江菜师傅高燕来、李宏坤成为学院“客串教授”,定期给学生上烹饪课——盐焗鸡、咕佬肉、梅菜扣肉唤酿春;阿嫲叫、艾粄香、糍粑美食碌碌烧……
  惠州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工业新城,正在加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2+1”现代产业集群,致力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培养厨师、技工、保姆,看似小事,但真培养出来了,可以解决民生大问题。在实施“三项工程”中,惠州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和产业联动发展,多所职业院校围绕惠州“2+1”产业发展方向,开设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专业,主动对接高端产业、新兴产业,打造模具制造、服装、电子商务、电气自动化等9个省级重点专业,全市技工院校与近40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输送校企合作培养毕业生及学员近4万人。
  对接电子信息产业,惠州市技师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与TCL、伯恩光学、聚飞光电、气派科技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重在培养新型学徒和高技能人才;对接生命健康产业,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与餐饮企业合作设立“东江菜产业学院”,与家政公司合作设立“家政产业学院”,校企共办“订单班”;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起包括母婴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专业的家政专业群。
  “三项工程”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惠州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入手,以人才培养融通产业发展,正在不同行业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深刻影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烹饪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8%;惠州市技师学院毕业生供不应求,企业满意度非常高;惠州工程职业学院设置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的专业,在去年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
W020210810310674653167.jpg
  带动城乡就业创业,深化“惠味”“惠技”品牌
  在未参加“粤菜师傅”工程培训之前,郭雪芬经营着一家纯手工小食店,由于手艺欠缺,无法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如何让客人尝到更多的美食,成为她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偶然机会,得知惠州开展免费的粤菜(东江菜)师傅工程专项培训,她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短短一周的学习,使她的厨艺越来越好,菜式也变化很多,赢得更多食客青睐。后来,她在惠阳区淡水隆基天地广场开设特色小吃店,成了那里的“网红店”,收入较之前翻了好几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三项工程”就是探索以“工程”方式推进就业创业一条龙服务,有力支持普通劳动者“找到一份好工作”。3年来,像郭雪芬这样从“三项工程”中受益、实现技能就业致富的案例越来越多。截至目前,惠州全市累计培训“粤菜师傅”8000多人次、“南粤家政”22561人次,带动就业创业5万多人;全市9家技工院校在校培养技能人才约3.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达97%以上。
  让“惠味”“惠技”搭上品牌、科技直通车,惠州开创“粤菜师傅+乡村旅游”的新模式,依托各县区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东江菜美食景点和东江菜美食精品路线;“惠州市粤菜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上线,整合全产业链内容,带动文化旅游、农业生产、食品加工、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联动发展;完成100道惠州市本土知名菜谱及传统工艺的修订,上线50种具有东江特色风味的粤菜线上教学视频;建立具有惠州特色的“粤菜师傅”职业资格评价、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并拟定惠州市客家菜地方标准原则。
  当前,惠州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完善和落实“小切口大变化”的民生实事办理制度中,惠州把深入实施“三项工程”作为保障民生需求、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将持续组织开展农业技能、返乡创业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提升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推进“乡村工匠”“农村电商”“高素质农民(渔民)”培育,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和增收致富;鼓励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骆国红
来源:惠州日报 采用旨在分享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5-1-4 06:58 , Processed in 0.07131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